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严惩酒驾之后超速也须法律约束

2012年11月19日 07:5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世界卫生组织道路交通安全十国项目主任Brent Powis指出:“全球每20秒就有一位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兄弟姐妹、同事和朋友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丧生。”

  11月18日,是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在之前的系列纪念日活动中,专家们指出,道路交通伤害已取代自杀成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那么,危险驾驶的行为主要有哪些?“醉驾入刑”对今后的交通管理有何启示?你我这样的普通公民又应做些什么?

  过去五年:我国35万余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

  “2007年至2011年间,我国总计35万余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学术委员会主委王声湧教授感慨道,而之前的2005年更为严重,每天有300人死于车轮之下。

  据王声湧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60年间道路交通伤害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90倍和115倍。四分之三的致死性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在公路,其中主要发生在二三级公路。高速公路车祸死亡人数逐年递增,2010年比1995年增长10倍。

  “世界也正面临一个全球性道路安全危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将成为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第3位原因。”王声湧解释,这是用指标伤残寿命年(每一例死亡所损失的寿命,即尚未到预期寿命早亡)计算的。

  “车祸比诸如心脑血管等所有的慢性疾病对劳动人口的威胁都大。”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中国项目主任丁保国表示,而与诸如SARS等传染病相比,道路交通伤害却很少受到高度关注,被看成是机动化的必然后果。

  超速行驶:道路交通伤害最重要原因之一

  “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法占用车道、安全监管存在漏洞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指出。

  曾于1999年创办我国第一家伤害研究机构的李丽萍教授表示,“据国内外统计资料,在所有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超速以及速度不当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死亡交通事故的三分之一。”“十次事故九次快的根本原因是,车速在72公里/小时,视力从1.2下降至0.7;车速为100公里/小时,视野仅为45度,导致驾驶人作出正常反应的速度严重滞后。”王声湧认为。

  一篇名为《超速行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的文章指出,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平均车速每小时增加1公里,交通事故伤害增加3%,死亡增加4%-5%。

  李丽萍表示,相对于已被法律约束的酒后驾驶,超速行驶正成为导致车祸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建议:我国应立法严惩超速行驶

  据了解,在国外,各国的交通法规均有对超速,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超速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的规定。诸如美国超速可能导致入狱,法国超速50公里就被定性为犯罪,日本超速或遭“苦役”等。

  “酒驾、超速和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高发的三个主要原因。”王声湧表示,从2009年至2011年,酒驾和醉驾分别下降了36.3%和61.2%,而超速肇事却上升了78.6%,这与刑法修正案(八)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版在去年5月1日正式实施是有关系的。

  据了解,我国目前一般采用扣分和罚款来惩罚超速行为。2012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将研究推动将客货运车辆严重超速、超员、超限超载等行为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应加快速度立法来约束超速行驶。”王声湧认为,因车祸导致的伤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中国每年全部卫生事业经费预算的4倍,“道路安全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承诺和支持。”

  吴宜群表示,大多数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只要从自我做起,也可以让交通事故发生率低很多。

  “多少本来很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被无情的车轮碾得粉碎,”王辉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自觉抵制危险驾车行为,共创汽车文明时代。只有这样,才可能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幸福安宁!

  【链接】

  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于1993年由道路和平组织发起。2005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日作为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道路安全协作机制鼓励世界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纪念这个日子,藉此缅怀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并关注受害者亲属所处的困境,提醒公众关注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的后果和代价,提醒政府和社会对建设和维护安全的道路负起责任。 (记者 金振娅)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