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钓鱼岛与南海问题成中美关系紧张主要根源

2012年11月20日 05:1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将迎来第二个总统任期。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如何把握中美关系大局?本报今天发表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的观点。虽然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尽相同,美方一些观点缺乏依据,但就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对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期待有相通之处。希望本版报道有助于读者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了解和对中美关系走向的把握。

  相互尊重 互利共赢

  钟声

  在过去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北京和华盛顿吸引了全球媒体的视线。中美领导人的换届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中美关系下一步会如何走,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为什么中美关系的全球意义会如此显著?这是因为在当前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合作与协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中美两国正步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美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如此广泛的共同利益使中美两国形成了既有你追我赶又有相互依存,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未来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不断通过合作来加深相互依存,创造中美双赢、世界共赢的局面。

  建交30多年来,中美两国不断拓宽和深化合作,解决了许多棘手难题,缓解了不少激烈摩擦,使双边关系不同层面的共同利益链条不断加固、延伸。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才是中美关系的主流。这是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基础所在,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框架。

  未来的中美关系肯定还会有不少问题,还会有磕磕绊绊。但是,强化大局意识,双方就能够在寻找和维护最大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任何有损基础、破坏框架的政策不仅损害中美关系和两国的共同利益,也不利于一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有问题,有麻烦,并不可怕,只要加强合作,不断扩大合作共赢的空间,就一定会创造更多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机会。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问题越是复杂尖锐,越是需要努力推进合作。“设防”、“围堵”是短视之举,只会让麻烦变大、裂痕加深、互信减弱。

  解决问题需要耐心与信心,需要着眼合作的勇气与胆识。建设好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要镜鉴历史,登高望远,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只要我们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以尊重为前提,以平等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双赢为目标,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就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越走越远。

  问题一:美国是否需要稳定与合作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轨迹?

  芮效俭(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美国前驻华大使):美国官方的主流观点认为,美国需要和中国建立稳定和合作的双边关系,推进美中关系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美国和中国在全球问题上并没有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根本的分歧,双边关系整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我的判断是,从最基本的层面看,两国没有理由不保持积极的关系。我希望美中两国都能够拿出决心,建立新型双边关系,保持双方平稳的关系与良好的合作。

  李侃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美国与中国是两个全球性大国,两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都很重要,两国在广泛的国际问题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两国的共同利益是巨大的。我们当然有着各自的国家利益,有时甚至会有利益冲突,但共同利益是最主要的。

  芮效俭: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内会延续此前对中国政策的基本框架。奥巴马政府的安全团队可能会有人事变动,将产生新的国防部长、国务卿等,但是基本框架不会改变。美国对待中国的基本政策是,欢迎一个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中国。

  罗伯特·霍马茨(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当今美中的经济关系对全球经济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两国经济本身。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就包含了不少既有益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的良策。两国也同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例如就业、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分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美国十分期待中国能够协助全球战胜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许多挑战,例如在全球经济平衡、环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体系完善、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美中双方都具备建设性的合作潜力。

  米德(美国巴德学院外交事务教授):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内已经为美国对亚洲及对华关系制定了基本的行动路线。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将保持连续性。美中关系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成熟的。有人倾向于低估或者忽视的是,美中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深度。美国政府认为,两国有效的伙伴关系很重要,希望继续加强这种伙伴关系。

  我认为,奥巴马第二个任期的对华政策目标将是,继续欢迎崛起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加入国际体系,同时对中国的邻国提供某种保证。

  霍马茨:就美中的合作前景,我建议:第一,提升中国在美国的投资。这不仅可以帮助平衡美国经济,支持中国的走出去战略,还将助力美国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其次,加强两国中小企业的联系,这不仅可以创造就业,还可以为私有企业提供更健康的环境。第三,鼓励中国为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不仅可以保护中国国内的创造者,促进文化科学繁荣,也可以更好地保护美国企业。第四,推进在环境、清洁水源、野生动物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技术和政策交流。

  美中关系的前景仍是十分乐观的。尽管面临挑战,但只要双方秉承共赢的基本理念,深入沟通,广泛合作,解决分歧,两国关系一定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迈进。

  史蒂芬·罗奇(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未来的美中关系将继续充满探索和挑战,美中将携手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并着手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两国会有不少摩擦,但只要有共赢理念,两国关系前进的主流就无法逆转。

  赵可金(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美国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在今年的总统辩论中,奥巴马和罗姆尼均承认中国是对美国十分重要的国家,两者在中国问题上的共识大于差异。同时,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为提振美国经济,奥巴马需要兑现其5年出口倍增计划,而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就是中国。美国需要稳定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就必须稳定中美关系。此外,世界经济治理改革等国际和地区事务问题上,美国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合作,不希望中美关系出现大的波动。

  但是,中国强势崛起也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忧虑”,美国上下普遍认为中国战略走向具有“不确定性”,有的领域甚至超出美国的预期。因此,美国国内也有很强的声音,要求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防范”,通过完善美国的同盟体系和伙伴关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节奏和方向。今后4年,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会有所发展,中美关系呈现为竞争性的合作关系,其中,竞争是主导,合作是手段。

  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相信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中美关系得到平稳发展是可以预期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美关系在全球问题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美国大选中,中国议题再度升温,“中国崛起”甚至成为两党候选人辩论的议题,前所未有,这提升了整个美国社会对中国话题的认识、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的认知。

  第二,中美两国力量对比明显变化。美国经济出现颓势,中国经济连年增长,两国国力更趋接近,两国间不适应性比以往更强,关系更复杂、更难以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会走上对抗甚至冲突的道路。

  第三,中美关系的性质是,虽然确有矛盾,但深层次上存在依赖。中美贸易额2011年达到4467亿美元,2012年将达5000亿美元,两国将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容量巨大,对美国来说是增长最快的市场,据美专家的分析,中国占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15%。随着中国市场容量扩大,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将随之扩大。中美两国之间经济关系紧密,呈现出利益交融不断增强的势头,利益交融会对冲矛盾。再者,中美在全球问题上的合作需求增加。美中这两个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展开对话与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由之路。

  问题二:中美之间有哪些战略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李侃如:美国与中国如何应对国内挑战将对美中关系产生特别的影响。对美方来说,未来的任务是能否有效解决当前最核心的国内问题,即能否就解决未来10年的财政问题达成全国性共识。中国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挑战。我认为,如果美中都能成功地进行各自需要的改革,那将为美中关系创造更好的环境。

  芮效俭:在美中之间,战略互信是很大的问题。美中应当加强战略对话,坦诚交流意见。过去10年来,美国意识到中国的强大、繁荣,也认为中国应该被当作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来看待。这一认识有利于美中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要双方能够在相互竞争的领域里控制分歧,就能和睦相处。

  夏伟(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如果美国与中国能够在双方利益大体相同的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等一些关键领域合作,就将有助于减弱在其他有争议领域的分歧。但是,到目前为止,美中两国尚未在任何一个重大领域,围绕一个相同的利益,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合作。

  李侃如:美中双方对彼此长期战略的猜疑仍在增长,这令人感到忧虑。美中之间有许多对话机制,但未能解决双方对彼此的长期战略不信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解决,潜在的成本会很高。也许最终我们不得不管理一种互不信任的关系,虽然这是可能做到的,但相互信任的关系无疑更易于管理。

  当前,美中之间的对话机制着眼于解决短期问题,没有一个方法来真正解决长期的、未来的问题。我们需要就长期的、未来的问题进行严肃对话,譬如:我们对各自未来10年在亚洲的军事动态有何考量?各自军事部署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各自的核心关切是什么?

  赵可金:中美关系是一种战略性的双边关系,不仅对两国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具体来说,中美之间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美能否建立战略互信的问题。核心是美国认为中国快速崛起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形成严峻挑战,美国对华战略包含可能冲击中国政治稳定的成分,双方彼此的战略互疑,有可能导致在太空、海洋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较量。二是中美能否在亚太地区实现战略包容。美国亚太战略调整让中方的战略压力上升,中方感受到某种不安全感;同样,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也引发了美国对地区领导权失控的担忧,美国担心中国会成为亚太地区的“霸权”,将美国从该地区挤出去。三是中美能否在全球事务上实现战略合作。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和美国能否实现全球治理改革的战略合作,可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倪峰: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而目前美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存在结构性失业、赤字高企且面临着“财政悬崖”,实际上美国的核心挑战来自其国内。如果美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外部冲突可能会少些。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管控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为避免中美之间战略互疑加剧,两国可在不敏感却具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如应对欧债危机、防止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等方面,更多沟通、更多合作,这将有助于强化合作、管控分歧。

  问题三:如何看待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冲击?

  李侃如:没有亚洲国家想在中国或美国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两国在确保这些国家10年后不必面对这项选择方面做得还不够。如果这些亚洲国家真的面临这个选择,每个人都是输家。

  欧伦斯(美中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威胁论”以中国为假想敌,美国因为这种臆想而失去了不计其数的经济和战略合作机会。美国固然应该恪守盟友条约,但是也不能背叛历史。奥巴马站在一个可以重塑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历史机遇面前,站在一个可以使中国成为真正合作伙伴的转折点。中国与美国的和平和繁荣,不仅关乎两国,更关乎世界。

  希尔(美国东亚事务前助理国务卿):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国绝不能逼迫亚太国家在美中之间“选边站”,而应当着眼于美中关系的常量和长期承诺,对华论调需要尽量柔和温婉,甚至字斟句酌。如何用行动解释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意图,从而共享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是奥巴马新任期的挑战。

  罗奇:从外交政策看,美国“再平衡”战略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美中的政治互信和谅解是关键。一方面,美国应当表现出在处理亚太问题时一贯的中立态度,让中国理解该行为未触及其核心利益;另一方面,面对日趋严峻的南海和东海问题,美中双方应尽快通过深入的沟通消除领海争议的隔阂。尤其是中日钓鱼岛争端,应尽快进入外交磋商或谈判,秉持相关国际法、相互尊重、自由表达和政治对话的原则,和平解决争议。

  芮效俭:美国在亚太地区有战略和经济利益,不愿加剧紧张局势,因此在亚洲各国的领土纠纷上不表明立场。美国已开始采取措施,在这一地区施加影响力,试图缓解紧张态势。一些人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煽风点火”、加剧南海和东海的紧张局势,我认为这完全是误解。我和美国驻菲律宾大使以及美国国务院、白宫的一些官员谈过,他们都认为应该缓解而不是加剧南海和东海紧张局势。

  夏伟:钓鱼岛和南海问题涉及众多国家,是美中关系中比较新的问题。它们取代台湾问题,成了美中双边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而且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赵可金: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会导致中美两大战略资源国汇集在亚太地区,摩擦的可能性和危险均在上升,朝鲜半岛局势、钓鱼岛问题、黄岩岛问题以及南海问题的升温,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对争端和安全采取切割的态度。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争端,美国公开表示“不选边”,不愿意公开卷入地区争端,甚至采取一些措施控制争端升级。但对于争端引发的安全问题,美国表示忧虑,甚至采取两边套利的方式,采取模糊策略,一边强调美国的地区安全义务,一边又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总之,对美国而言,底线是地区局势不失控,目标是通过地区摩擦和争端牵制和分散中国的战略注意力,美国人称之为风险管理策略。

  倪峰:尽管美国官方、学者对“亚太再平衡”政策有多种解释,但是这个政策加剧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是明确的事实。

  “亚太再平衡”政策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会有适度的调整,会由“过度关注”的“介入”型逐渐转向强调“非接触性介入型竞争”,将美国的介入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避免美国过多卷入并投入战略资源,少消耗或不消耗美自身实力,同时尽量不影响、破坏本地区经济稳定与繁荣,以满足美共享地区经济繁荣的需要。因此在涉及领土争端问题上,美国会更加谨慎。当然美国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竞争影响力,并鼓励本地区国家向美国靠拢,以牵制中国。

  问题四:近来,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337调查”和在美投资安全审查案件增多。如何防止它阻碍中美经贸合作步伐?

  包道格(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美中关系有望取得良性发展。奥巴马连任后,在与中国利益冲突的问题上,会继续对中方施压。但摆在奥巴马日程上更重要的课题是,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费达(美国国际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但是,美中关系如此重要,不应让问题和摩擦妨碍两国经贸合作的步伐。

  罗奇:奥巴马连任意味着对华政策应该比罗姆尼更柔和,但是从竞选时做出的中国问题承诺来看,双方仍需要就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否对美国就业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达成一定共识。我并不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导致了美国失业问题,但是要说服美国的大多数政客不去渲染此事,可能并不容易。

  罗纳德·奥利尼克(美国霍兰德·奈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对于这些摩擦,我们要考虑其发生时的具体环境。在最近几次美国大选中,反华都被当成竞选的工具。美国政客习惯给经济上的短期问题找替罪羊。总体而言,这些摩擦是个案。未来美中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新的障碍,但总的趋势是,美中经贸关系不断加深。由于政治压力,奥巴马政府会继续拿中国说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巴马政府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最近对中国企业的一些限制措施,并不意味着美国要对中国投资关上大门。

  尼科尔·梅尔彻(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中国和蒙古国办公室主任):对于美中之间这样复杂和活跃的关系来说,有一些问题和挑战,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在几乎所有的方面,美国对外国公司都同等对待,没有任何歧视性壁垒。美国涉外商务部门将很大力量放在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上。目前,美国商务部在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和沈阳派驻了100多位工作人员。中国对美国投资已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1年的5年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71%。2003年至2012年6月,中国企业计划投资188个绿地项目,如果这些项目按计划进行,将意味着43亿美元的投资以及1.5万个就业岗位。

  倪峰:我认为,这些现象的发生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经济形势不佳,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是适逢大选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和两党竞相拿中国说事,比着对华强硬。这些现象显然对中美经贸关系甚至两国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中美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会成为美国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中国在美国增加投资对两国均有好处,找到适当方式解决两国投资方面的摩擦,会创造经贸合作中新的增长点。

  随着两国经贸交往更加广泛和深入,摩擦和争议会越来越多。辩证地看,这也是复杂密切关系中的自然现象。以前,中美经济互补性强,如今越来越同质化、同构化,摩擦往往由此而生,光伏案即是一例。但最好不要将此问题过度政治化。

  赵可金: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和投资调查增多,并不会从根本上阻碍中美关系的发展。这些案例的增多,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两国经贸关系越密切,引发摩擦的可能性和频率就越高。然而,目前的一个倾向是,中美商业竞争具有政治化的危险,一些原本属于正常商业竞争的问题,被美国人为地转化为国家安全和政治问题,而不是遵循市场规则和商业惯例,此种倾向可能是阻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想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既要靠中美两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经济对话,又要靠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政府角度来说,要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逐步建立两大经济体互动的游戏规则和规范。从企业角度来说,也要积极争取合法权益,通过游说、本地化、完善公司管理规范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手段,为企业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本报驻美国记者温宪、王恬、张旸、吴云、丁小希,本报记者骆青、牛瑞飞采访、整理)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