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晚报:教授敌不过“酒托女”不能当笑话
【新闻事件】兴冲冲去和“90后”女网友约会,60岁的高校教授陈某被对方带进了一家咖啡馆,“90后”点了红酒和小吃,消费了陈某580元。坐了没5分钟,“90后”借故离开,陈某才知上了当。
——11月19日《呼和浩特晚报》08版
堂堂教授竟然被“酒托女”所骗,更具幽默的是这名“酒托女”还是陈教授所在院校的学生,真是“无巧不成骗”呀,相信很多人看了这则新闻都会觉得可笑。的确近年来“托儿”无处不在,酒托、医托、婚托、饭托……应有尽有,以此行骗的报道不胜枚举,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一些“高知”人群成了这些骗子的猎物,频频光顾且屡屡得手。
凭陈教授的知识、智商和阅历,都是“酒托女”无法比拟的,从陈教授被骗的经历上看,骗局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这种事情也没有多少新鲜可言,尽管如此却让陈教授轻易成了“酒托女”的“菜”,这就让人不得不反思了。
利用QQ和短信极尽挑逗、勾引之能事以诱人上勾是“酒托女”惯用的伎俩,且具有专业欺诈团的性质,分工协作,所设套路天衣无缝,难免让人上当,这是古代美人计之翻版。若仅以此来批评陈教授贪色并不准确,其实教授退休后赋闲在家,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没有了用武之地,长期致力于专业研究,对社会知识不甚了解,加上老伴儿去世多年,孤独、寂寞和无助,面对“酒托女”、特别是一个“90后”女青年,虽然年龄差距很大,除色相勾引之外,情感抚慰更让教授动心。从这一点上说,在这种特定的行骗方式面前,老年高级知识分子确实缺乏“免疫力”。
其实我们的社会,若能为老年高级知识分子提供更多发挥余热的平台和机会,家庭为他们提供心灵和情感的“营养”,笔者想这样的骗局是会远离老年高知人群的。(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