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热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 与时俱进(3)
制度建设需符合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 “制度自信”、“制度体系”等关键词汇,引人注目。报告在阐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以后,提出了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加以贯彻。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一直成为我们的指导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都是与制度建设的努力推进密不可分的。经济方面,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方面的制度和体系,对外开放方面的制度和体系,推进了经济有效、公平和持续的发展。政治方面,在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各项工作的法制化。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各种制度、机制体制也有力地推进,使我国各方面建设既充满活力,又能有序、和谐地进行。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在一个经济高速推进且社会转型发展的国家中,制度容易 “跟不上”,即旧的制度“不适应”、“不管用”了,新的制度一时还没能制定出来,出现制度漏洞甚至“真空”,以致社会在行为方面一时失范,形成一些负面行为和现象。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既要遵循实践规律,勇敢地去创造、探索、总结、继续前行,又要静下心来,形成制度,使一些好做法成熟以后“定型”下来。十八大在列举我们已经建立的各种制度时,突出了 “完善”制度的要求,就是这种更为艰巨的工作。
制度的完善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一要求很有针对性。改革初期,改革需要有勇气,这一点,我们走过来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阶段,同样应该有这种“勇气和智慧”。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已经相当壮大,小日子过过蛮不错了,有人会缺乏一种创新的冲动,可能精神懈怠;一些重要领域改革,可能动一发而牵动多方,有人因此会畏难,缺乏担当精神。可见,继续那种“敢闯敢试”的勇气是多么可贵!
其次,“制度建设”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很可能是精细活儿,难度更高。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然而仅仅有基本制度还不够,还需要各种具体的制度。比如,报告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提出 “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络群众制度”,就是人大具体制度的建设要求。上海已经建立的全市范围的、落实在各街道的“人大代表联络室”,就是一项有益的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和完善工作。这需要更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总结群众的创造性经验,加以提炼并形成制度化的东西,然后再实践,再进一步逐步定型。
(周锦尉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