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晒三公”不能止步于“晒”
“晒三公”不能止步于“晒”
按规定的截止期限,广州市各政府部门大都赶在最后一天公开了2011年财政决算和“三公”经费。41个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总计4亿余元,比前年少花1.24亿元。应该肯定,此次政府部门“晒账本”较之往年有了较大进步。最突出的是首次单列 “三公”经费,且统一范本,增加费用支出说明与对比,避免出现往年不少部门只晒一张简单表格、甚至只有几个数字的“糊涂账”。
与往年一样,“晒三公”再次引发媒体及公众的强烈围观,且轻易从中挑出一些“刺”。如各部门不约而同在规定的最后一天扎堆挂网,难免让人揣测有怕“枪打出头鸟”之嫌。事实上,有些部门已坦承确实基于此考虑。可见,一些部门“晒三公”还是缺乏足够的底气。
最受诟病的当属出国费用剧增。如教育系统3400人蜂拥出国(境),花掉488万元,比2010年猛增261万元。不少部门解释为“由于亚运年出国受限而挪到2011年”显然差强人意,难道出国是“必选动作”绝不能漏过?2010年受限,2011年就放开了?而且,多数部门只注明去哪些国家、几个团、几人出国,没有出国必要性及效果评估等详细说明,这也难免有“公费出国旅游风”还很劲的质疑。
政府接待费整体变化不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吃喝风”不减。不仅多数部门“胃口”不减,有的甚至大开。科信局2011年接待费一下子比上年增加130多万元,成为所有政府部门接待费增加的“老大”。个中原因为何,是否显示遏制“吃喝风”尚不够给力?
尤为重要的是,除了公众围观,“三公”经费公开之后,更面临公开之后怎么办,后续文章该如何做的问题。如市城管委公布2010年“三公”账本时承认超支,36人次到10多个国家“考察学习”人均超6.4万元而备受质疑。但最终,城管委仅凭“经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批准增加出国考察计划”“超支部分用其他公用经费调剂解决”即一了百了,让“三公”公开的价值及舆论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显然,对于舆论和公众围观的“疑似问题”,不仅要从制度上规定相关部门须及时做出详细解释,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乃至人大也有必要及时跟进监督,并要求其整改。否则,政府部门如果只是完成公开程序便万事大吉,并无对这些支出的绩效评估,更无对支出“疑似问题”的审查及是非对错评定,公开就会流于形式。而一些部门惯于走过场,对浪费公帑、将出国当“福利”等就仍会无所忌惮,公开了又怎么样?还是一切照旧。
此外,“账本”细化也依然是问题。按国际通行标准,政府部门的工资、津贴、补助、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交通工具、专用设备购置等七八十款科目细化,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阳光财政”。香港在公务接待方面,甚至做到餐费清单公开任由公众查询。相较之下,广州的“三公”公开虽然有进步,但显然还是“粗线条”,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进一步细化,将真正意义上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毫无保留地交予公众。
一句话,若无后续监督、纠正,“晒三公”便可能徒具象征意义。(牛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