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西都市报:异地高考话题虽疲劳,开闸须重申

2012年11月27日 09: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表示,将督促京沪粤等地落实异地高考方案,它排在明年两会前的12项具体任务中的第2位。他此前称,异地高考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其他省份问题不是很大。

  异地高考,作为与教育公平攸关的制度设计,屡被提上公共议程。某种程度上,它已进入公众的话题疲惫期。不过慰藉人心的是,放开异地高考,如今已迎来“破冰”密集期,不少地方正打破高考门“户”之见,释放出积极信号。

  前不久,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明确考生须满足有该省高中学籍、考生父母有合法职业和住所(含租赁)等条件。而日前,安徽省公开征集意见,“皖版方案”门槛再降低,考生只需在该省有完整的三年学籍,就能享受同等录取的政策。山东、福建等地也在蠢蠢欲动。

  而作为人口流入较集中、频繁的北上广,在异地高考的落实上,显然承受着更复杂的考验。它们能否先行,既关切着众多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权益,也会为全局性推进提供参照。

  教育部明确表示,将督促京沪粤落实异地高考,无疑是着眼于其前沿位势。而从目前来看,京沪尚未披露落实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上海则是透露了部分相关原则。对具体规则的酝酿,还在进行时。

  毕竟,异地高考牵涉到利益再分配,利益拉锯下,必然会掺入各种轻重权衡,不可能是“无痛”的。前一阵子,就有媒体曝,多位京籍人士到教委抗议异地高考,称权益受损严重。窥斑可知,当随迁子女获得“就近高考”机会后,对流入地资源的挤占,难免会激起有些人的抵触,这也是异地高考动辄难产的原因所在。

  异地高考“开闸”固然是好,但如果“无门槛”,势必会引发担忧:它或将造成“高考移民潮”,加剧教育资源向流入地的集中,固化地域不公的态势。如何界定门槛,在预防投机和打破藩篱间找到平衡,考量制度设计的柔性。基于此,“有条件准入”,完善学籍管理,规范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也就成了不二对策。

  实质上,高考生源迁徙,与“资源水位差”撇不清干系。若是资源配置均衡,升学机会在平行线上,投机式考生辐辏也就不存在。因而,促进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的倾斜,补齐投入“短板”,实现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是大势所趋。

  当然,异地高考的着地,需要多方利益的磨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到的“教育改革考虑群众的可接受度,循序渐进”,用在异地高考政策的践履上,就是指要考虑到现实语境,把握好改革分寸,允许“改革缓冲”,有序推进——教育公平,不止是对“冲破掣肘”的纸面推演,还包括程序正义:对改革中的利益牵扯、价值冲突,当通盘梳理;在兑现“补偿正义”的过程中,也要兼听各方诉求,减少阻力。

  异地高考,先有“破冰”,才有路径选择和力度拿捏。所以,在酝酿渐趋成熟的情境下,尽早开闸,对接民众期望,才能让教育的船只,更快地抵达公平的彼岸。(评论员佘宗明)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