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外国人义卖不要脸官员关闭微博 不堪网友言论
【导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微博上公开批评“外国人在中国义卖不要脸”,遭到多名网友语言暴力攻击后,今天宣布关闭微博。经济之声评论:网络交流要对话、不要谩骂。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微博上公开批评“外国人在中国义卖不要脸”遭到多名网友语言暴力攻击之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今天宣布:关闭自己在腾讯和新浪的微博账号。
12月8日,驻广州各国领事馆举行义卖帮助中国残疾儿童,共筹集善款33万元。但工作人员在清点善款时发现连号的5千元百元假钞。针对这件事儿,贺铿在他的微博上转发并评论说,“外国领事馆干这种事,他们的用心就是想丢中国人的脸!中国就少了那33万块钱?而且那33万块钱本身就是中国人自己的钱!我认为真不要脸的是搞义卖的那些人!”
这条微博发出后立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对于贺铿的言论,网友们支持的、反对的都有。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直接开骂,各种污言秽语一股脑儿砸向贺铿。今天凌晨4点半,贺铿在最后一条微博中发表了自己的“临别感言”。他说,朋友们:我到新浪时间不长,发帖也不多,这里的讨论大都是从腾讯转过来的。昨晚我已决定离开腾讯,当然也就离开新浪了。衷心感谢新浪的各位朋友,尤其是那些“粉丝”。再见!虽然贺铿在微博中说,“离开的决定早有,因为精力不济,和別的事关系不大”。
但很多网友认为,贺铿之所以关闭微博,和网友的评论带来的压力有直接关系。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本来应该是人们交流对话的广阔平台。但贺铿关闭微博的举动不能不引起思考的是:网络上泛滥的“语言暴力”真的有助于交流和对话吗?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说,现在网络上的暴力确实有泛滥的趋势,特别是针对一些热点话题,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漫骂和攻击,而不是理性平等的探讨和交流,这其实也跟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比较快,时间又比较短有关系。现在网朋友可能面临着诸多生活中的压力,这种压力需要一个宣泄口来宣泄,很多人通过网络这种形式来进行情绪的宣泄。
张彬认为,网络的特点也造成了网络暴力或者语言暴力盛行,比如它的隐蔽性、传播广等特性,都会造成语言暴力的形象出现。张彬认为,用语言暴力造成对某个个体的伤害肯定不对,但是贺铿的言论也有不当的地方。作为一个高官,在微博上特别是用实名来发布自己的各种言论,应该慎重一些。
现在在微博上发言方便快捷,传谣、骂人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意味着人人都成了潜在的受害者。这次中枪的是贺铿,下次说不定就是你我,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张彬说,频繁出现的网络的漫骂肯定不正常,也是不文明的现象。互联网有自己的发展特性,隐蔽性特别强。另外公众还有一种从众心理,一两个意见领袖可能会引导一大批看客,这就是俗话说的“从众效应”。
张彬认为,对于贺铿这番言论,可以讨论、可以交流,但是如果采用侮辱人格、侵犯隐私权等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触犯了法律,也违背了做人的底线。我们一直倡导培养良好的网络,首先需要培养公民的意识,网民作为社会的成员,作为公民,得有社会责任感,还得有担当。如果通过污言秽语来表达,长此以往对于网络的环境也会带来一个严重的伤害。
对此,张彬认为,一方面要提高每个人的素质,对网络暴力或语言攻击,绝大多数网友应采取抵制的态度;另一方面,引导网络舆论的功能有待加强,政府官员、明星、意见领袖、行业专家等人的舆论引导力应该符合社会正能量。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和网友来说,碰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应该稍微停一停,给自己一点思考和判断的时间,不要盲从,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