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建立干部财产公开制度不合时宜”站不住脚(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13日 07: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反腐已经成为一种超越不同阶层的社会共识

  中国青年报:今年下半年以来,网络反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您怎么看网络反腐热?

  马怀德:网络反腐热的背后,首先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在网络社区中,公众行使监督权、检举权的热情高涨,而且随着一件件公众举报的案件被查证、一批官员落马,公众这种热情还被进一步激发,推向更高。在当下社会,反腐已经成为一种超越不同阶层的社会共识。

  相信许多人都会产生疑问:网络反腐一反一个准,为什么这些问题没有被相关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纠错中发现?网络反腐热的背后,反映的是线下正常举报渠道还不够畅通,反腐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是一些正常举报得不到及时、准确反馈,许多举报人举报信都不知道写了多少封,却很难得到回应,更别说启动查处程序;另一方面,除了线下举报、巡视、发生重大事故后延伸调查等传统手段,反腐机构缺乏新的搜集信息的有效手段。

  中国青年报:网络反腐也有利有弊,您怎么看网络反腐的弊端?

  马怀德:网络的虚拟性本身决定了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匿名发言人,对所说的话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能完全负责任,甚至会发布一些虚假信息,让无辜者受到伤害。特别是当前网络中存在一种“眼球大于事实”的坏风气,更可能使得网络反腐沦为攻击他人的手段,甚至成为权力斗争中用来打压对手的工具。

  在当下网络环境中,想抹黑一个人很容易,但想还一个人清白却很难。有时候,一个危言耸听的假信息就能让官员身败名裂。在事实查清后,就算你发上几十上百个更正帖,也很难真正消除影响。对于官员来说,时间就是机遇,一个假帖子很可能就葬送了一个官员的政治前途。当然,爆料人更需要保护,只要他提供的线索有一定事实根据,又可能面临被打击报复的危险,相关部门就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当前的网络反腐还具有戏剧化的特征。随着网上一个个腐败线索被曝光并查实,所有转发或围观的网友就像在看大戏一样群情激昂。但是,在大家都兴奋地追捧网络反腐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不能只靠网络而没有制度跟进,制度建设与创新才是最根本的反腐之策。这里的制度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预防腐败的制度,对官员权力加以严格约束,让他不能腐败;二是查处、惩治腐败的制度,保证每一个有腐败行为的官员都将受到惩处,不会有漏网之鱼。

  中国青年报:依您看,如何根治这种弊端?

  马怀德:和规范现实社会一样,就是按法律行事,侵权了就应该承担侵权责任,触犯《刑法》了就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参与网络反腐的网民来说,也应该学会自律,对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要负责,转发信息时也应该尽到一个理性公民的审慎判断义务。反腐的确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借反腐之名,用假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网络反腐,是指要让网络反腐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不能因为要规范而影响了它本身的活力。所以在规范过程中,除非有确切证据,应该慎用删帖、禁言等手段。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