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人捐赠文物史料 记录南京大屠杀历史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孙莹)泛黄的照片、磨得略显泛白的军用毛毯、边角残缺的脆薄纸张,这些沉默的文物史料13日又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增添了无声证言。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5周年的忌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又新增了46份文物史料。此次的捐赠者,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西安、南京。
“这些文物,明显地反映了当时日本国内所谓的军国主义侵略价值观”,身着深色和服,脚穿传统木屐,日本友人大东仁在捐赠现场,神情严肃地介绍着他带来的史料。《山本部队杭州湾登陆以来在中国的战斗成果表》记载了中国士兵战死者人数与俘虏人数,此外,还有日军士兵的随军日记《亚细亚之光》,日军当年提供给孩童的绘画读本《支那事变——功勋绘画读本》。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和平友好不是空话,是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的。之前,大东仁先生已经分七次向纪念馆捐赠了文物一千余件,为大屠杀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战争是残酷的。我能做的,就是为传播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世界能远离战争”,首次在韩国征集文物史料的韩国友人宗杰,在捐赠后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期待。他带来的史料,是当年南京沦陷后,朝鲜相关的新闻报道和照片资料。
一条磨得略泛白印的军用毛毯,是南京保卫战阵亡将军程智的遗物。“这是我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虽然被视为传家宝,但我和家人觉得,捐赠给馆里比放在家中意义可能会更大”,程智之子程增孝捧着父亲用过的毛毯,把它交到朱成山手上。
此外,美国基督教会东亚太平洋总干事朱晓陵也提供了数份第三方资料。司徒非将军的遗像、简历、台湾当局抚恤令和领取通知单(影印本)也在13日的捐赠中,他曾任1937年南京保卫战国军第六十六军一六零师少将参谋长。
“历史,不只是空洞的名词,它实实在在发生过。历史的证人、证物资料还都存在,他们都在一点点地还原着历史真相。这些史料文物提供了宝贵支撑”,朱成山说:“75年了,我们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遗忘这段历史。证明它的资料和文物,还在不断地被发现,不仅在南京,也在海外许多国家。”
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藏的各类藏品逾15万件,其中,文物有2万5千多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