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蓝皮书支招公车治理:对违规使用要制规追责
中新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马学玲)今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在北京发布。蓝皮书以专项报告的形式论述公车治理,称要抓紧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对违规使用公车进行责任追究。
蓝皮书指出,公车治理在反腐倡廉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功能,一是可“小中见大”,人民群众把公务用车与评价党风政风行风直接挂钩,不能掉以轻心;二是能“事半功倍”,公车管得严管得好,可减少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消极腐败和不正之风,还具有节约财政资金、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等作用;三是不“伤筋动骨”,公车治理与改革,并不涉及公共权力配置等深层次问题,推进难度小,见效比较快,改革风险可控。
基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反腐倡廉建设课题组建议,在专项治理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把公务用车管理和改革推向深入、抓出实效。蓝皮书中这份题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专项报告,在文末给出如下具体思路与措施:
一是以减少浪费和腐败为目标,在全社会宣传公车治理意义。
蓝皮书指出,在深入治理和遏制超编车、超标车,减少公务用车低效浪费和公车私用现象的同时,积极回应群众和舆论关切,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有利于公车治理的舆论氛围。
二是利用有效监督手段防治公务用车违规违纪问题。
研发全国性公务用车信息管理平台,对公务用车采购、配备、使用、处置等实行电子化监控。全面推行公车标识管理,公务用车统一张贴醒目标识。采用GPS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对公车运行实时监控。对公车维修、保险、加油等实行“一卡通”,从源头上堵塞日常管理漏洞。建立公车使用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公车数量和使用经费。
另外,要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公众和媒体反映的公务用车突出问题及时督办查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车配备使用和费用支出情况开展专项审计。
三是形成公车规范管理的体制和制度闭环。
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公车管理主体,廓清职责权限,规范车辆购置经费渠道,杜绝多头管理、多家审批、推诿扯皮、争权夺利等现象。推行公车集中统一管理,规范公车购置审批程序,强化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实现配备更新均衡化和处置收益最大化。
蓝皮书提出,全面实行公车编制管理,彻底清理和纠正超编超标车辆,逐步核减公务用车编制和总量。加快推进公车财政预算规范管理,实现公车费用在财务上单独列支,完善单车费用定额核算制度。加快推进执法执勤用车制度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控制编制标准,加强日常使用管理。
要全面实行公务用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促进公务用车配置的透明化,倡导党政机关优先采购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建立公车管理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增强车辆配备更新的刚性约束。
四是探索集约化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公车管理机制。
蓝皮书指出,要优化现有公车资源配置,实行公车集约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共享、管用分离、严格审批,提高公车使用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减少各机关分散管理容易产生的公车私用等问题。探索通过公交车、出租车、公车服务中心、私车公用等途径保障公务用车,推动公务用车社会化、市场化、阳光化。
此外,要对通勤、调研、会议、接待等公车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动态评估,减少不合理的用车行为。严格限定一般公务用车使用范围,仅限于应急处置、抢险救灾、机要通信等用途,并通过网络、视频、电讯等手段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办公,建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车管理模式。
五是健全科学配置公车资源长效机制。
要抓紧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对违规使用公车进行责任追究。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使用规范、阳光公开、科学有效的公车资源配置系统和监控平台。建立健全与公务员绩效考核相配套的制度。
对合理的公务用车充分保障,对不合理的公务用车实行”零容忍“,对自然条件艰苦、道路条件恶劣的地区充分保障,使公车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把公车真正用到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一线。
六是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蓝皮书强调,要坚持运用市场机制与规范管理并重,专项治理与深化改革并行,保障公务与转变作风并举,制定全国公车改革指导意见,为各地公车改革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制订改革方案,不搞”一刀切“。
此外,要对改革的制度设计、推进路径和实际效果进行后评估,防止制度失效,杜绝”补贴照拿,公车照坐“现象,从源头上解决公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