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多数受访者认同“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瞭望》:“战略机遇期”民众共识调查
民意可贵,挑战可见,机遇可期。
近期,新华社通过新华网和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关于“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大型问卷调查,着力从民意倾向看机遇有没有、在哪里、怎么抓,旨在捕捉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人对我国“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这一命题的感知,为中国未来10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提供民意参考。5万多名网民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政、商、学界近2000名精英通过回答问卷鲜明表达了观点和看法。
新华网的调查于10月22日至11月2日期间进行,问卷包括30个问题。在参与调查的54303名网民中,包括政界、商界、学术界、媒体界、IT界等人士,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体,其中工人比例最大,占18.05%,政界人士、商界人士和学术界人士分别占17.16%、14.94%和11.69%。31岁至45岁的受访者最多,占42.64%,46岁至60岁的受访者次之,占33.37%。该调查的特点是参与人数众多,参与群体广泛,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
半月谈社情民意中心的调查于10月15日至10月28日进行。问卷包括20个问题,1955名政界、商界、学术界人士参与,其中政界人士占47.72%,学术界人士占31.61%,商界占19.69%。31岁至45岁的受访者最多,占48.59%,46岁至60岁的次之,占31.05%。该调查按政、商、学界三类群体分别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调查结果更具针对性。
总体上看,民众对于“中国仍处于大有可为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判断比较认同,对中国当前所处形势和发展前景拥有信心,但对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保持高度警惕;对阻碍发展的因素和需着重解决的问题各持己见、深感忧虑;对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怀有强烈的意愿,对其成效充满期待。
总体认同
“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持乐观态度,比较认同。在新华网的调查中,77.6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认同或者基本认同,在半月谈的调查中,更有高达93%的受访者表示完全认同和基本认同。值得注意的是,在商界人士中,有超过1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太认同、完全不认同或者不清楚,反映出这一特定群体的具体感受。
关于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机遇主要来自哪里,受访者看法并不一致。在新华网和半月谈的调查中,认为“由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的全球转型”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变”的受访者略多,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受访者略少。对于“我国应抓住哪些机遇,争取延长战略机遇期”的问题,受访者同样给出了众多选择,其中,“深入推进系列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巨大潜力”得到了更多受访者的认同。
受访者在看到发展机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腐败问题”、“国内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增加”、“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难度加大”和“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等问题,是当前我国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面临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华网的受访者中,认为“腐败问题严重”的受访者最多,而参加半月谈调查的受访者中,“腐败问题”仅排在第5位,“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难度加大”这个问题则更被重视。
对科学发展观落实效果评价不高
对于近10年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受访者评价不高。在新华网的调查中,将近40%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将近1/4的受访者认为较差,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只占1/3。半月谈的调查结果相对正面一些,有将近60%的受访者认为很好或较好,有1/3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受访者认为,“官本位思想”、“特殊利益集团”和“权力滥用盛行”是科学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这表明民众对官员的发展行为和公权力运行状况持有相当的负面看法。科学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对于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在新华网的受访者中,认为6%左右的占36.68%,认为8%左右的占34.41%,半月谈调查结果显示则更为乐观,54.47%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增速将达到8%左右。但在新华网和半月谈的调查结果中,认为很难预估的受访者也占较大比例,分别为22.67%和17.76%,反映出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判断增多。
对于下一步经济政策取向,超过2/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也将是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近1/3的受访者对城镇化更为关注,认为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高房价是推动中国城镇化的最大障碍,还有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土地政策是最大障碍。
从受访者担忧的具体内容来看,“利益失衡加剧社会矛盾”被受访者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下一步稳定发展的变数。除此之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改革动力丧失”、“国际、周边争端爆发”等都是受访者普遍担忧的问题。这也是当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的风险。
在未来3到5年,关于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迫切的问题,受访者的观点比较分散,这反映了不同群体关注领域各不相同,民众对改革的诉求也是多方面的。不过受访者对政治体制改革保持着很大期待,在半月谈的调查中,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急需重大突破的受访者达72.7%。
对于新一轮改革前景的预期,不少受访者持悲观态度。在新华网的调查中,认为不太乐观的超过半数,在半月谈的调查中,认为不太乐观的受访者也占近40%。对于当前深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在新华网和半月谈问卷调查的众多选项中,“既得利益集团强大、阻挠改革进程”的选择比例最大,这反映民众高度关注既得利益集团问题。此外,受访者对于改革难题的选择平均而分散,这说明改革的阻力并不来自于某个单项,结构性阻力更受到普遍关注。
在“新一轮改革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什么”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公平正义,这成为民众最强烈的呼声。此外,选择“以人为本”和“约束权力”的受访者占1/5左右。另外,“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公正遭到践踏”被受访者认为是三个最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高房价绑架国民幸福”和“生态环境恶化”也得到较多受访者关注。“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公平正义”被受访者认为是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民众支持妥善处理对外关系
在周边安全方面,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未来10年至20年,我国周边极有可能爆发冲突。在新华网的调查中,86.42%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周边非常可能或有一定可能性爆发冲突;在半月谈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为76.89%,民众对我国周边安全始终存有忧患意识。对于周边战争威胁,东海海域和南海海域被受访者认为是最有可能爆发的冲突点。
对于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评价,多数受访者保持冷静看法。而对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在新华网的调查中,1/3的受访者认为“由大而强,任重道远”,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国富民穷、问题多多”;在半月谈的调查中,认为前者的占60%,认为后者的占1/3。
应该如何与世界相处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现实问题和永恒主题。对此,“善于运用外交、经济和法律手段处理对外关系”成为民众最普遍的看法。在新华网的调查中,近1/3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在半月谈的调查中,更是有将近80%的受访者认同此观点。选择“走向强硬、不惜动武”的强硬派在两个调查中均为少数。
对于未来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家形象的塑造,“坚持伸张国际正义,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观点得到了超过1/4的受访者的拥护,但受访者的选择比较多元,不同选项都有不少人认同。这说明,塑造国家形象涉及方方面面,要做的事情很多。
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关键在党
党的建设是“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因素。在半月谈的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反腐败”、“执政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当务之急。而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的问题中,受访者认为,“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国际复杂局面”、“妥善解决社会矛盾”、“依法行政”等方面是重中之重。这些问题都与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和处理周边及国际形势紧密相关。民众对党的建设的多方面期盼,也是对“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殷切期望。(记者 郭奔胜 鲍杰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