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干部群众善行之举应对寒冬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日,一股强冷空气侵袭我国大部地区,从北到南,各地的历史低温记录一再被刷新。中央气象台预报,昨天(23日)全国有近20个省会城市的最低气温都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瑟瑟寒风中,上演着一幕幕温暖关爱的场景,这些点滴的温暖汇集,驱散了数九隆冬的寒意。
在吉林长春,室外气温降至零下30度,位于人民大街的一家药店,敞开温暖的大门,邀请在公交车站等车的市民到店内避寒:
记者看到,这家药店的橱窗里贴着一张大纸,上面写着“天气转冷,请室内候车”。药店工作人员李春玲:
李春玲:咱们这块是个站点嘛,在外边等车的人比较多,大家还不好意思进来,就贴了一个标语,大家可能更方便一些。
候车市民进来多了,店内卫生自然受到影响。人稍少点,店员就轮流打扫卫生:
李春玲:瞅地面不干净了就拖。
候车市民还发现,药店给免费的热水喝:
市民:外边太冷了。屋里边还提供水啥的。一边取暖一边等车非常好,比较温暖我们的心,让这个冬天不是那么太冷。
在陕西西安,寒冬的到来让路上的行人加快了回家的脚步,而对于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来说,寒冬的夜晚无疑更加难熬。几位热心的哥,自发购买了棉衣棉被,为街头流浪人员送去了温暖:
西安今天迎来入冬以来的最冷天气。赵建宏、苏阿林等八位的哥自发购买棉衣棉被等防寒物品,分别给街头流浪人员送去:
赵建宏:现在外面天气冷了,就单纯想献爱心。
他们专门准备了对讲机方便联系,一路看一路找,郭师傅在长安立交桥下发现了一位流浪者:
郭师傅:给你们送一身棉袄,穿上暖和,还有一床新被子。
郭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帮这位流浪者穿上棉衣,还捧上泡好的方便面。这位流浪者似乎有些感到意外:
流浪者:这个感觉就暖和了,也不冷了,心里面也暖和了。
的哥们花了七个小时时间送完了棉衣棉被。按照平常的营业情况,他们至少损失了两千块钱。
而在河南漯河,对街头流浪人员开展的紧急救助行动中,民政局长戴友良单膝跪地俯下身子劝说流浪老人,原本拒绝接受救助的老人最终被感动:
晚上十点半,巡查至火车站广场附的温州商贸城的屋檐下,戴友良一行发现了一位60多岁的流浪老汉正席地而卧:
戴友良:去救助站吧。
老人:不去了,这都铺好了,再一动还冷。
戴友良:你们是什么地方的人?
老人:中牟的。
戴友良:你只盖了一个被子?
老人:不盖一个什么办法啊,没带那么多。
经过救助站工作人员再三劝解,老汉还是不愿意去救助站接受救助。无奈之下,戴友良一行只好为他们送上棉衣、棉被和棉鞋,并叮嘱巡查员每个小时去查看一次,必要时把他们就近安排到快捷酒店。
戴友良:我们这里有联系卡,到时候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跟我们打电话。好好,我们需要的话给你们打电话。
深夜11时,所有的巡查点已普查一遍,眼看着雪仍没有停下的迹象,戴友良又想到那位在屋檐下的老汉,放心不下的他又转回去探望。为了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弄清他不愿去救助站的意图,戴友良甚至单膝跪地俯下身子劝说老人,老人最终被感动了,随后被抬上救助车送到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了妥善安置。
戴友良:他有60岁左右,躺到那里,我为了凑近他和他说话方便,并不是说跪下求他怎么着。他向我说他身体有不方便说的毛病,然后我说到医院给你治。漯河大雪,全市从7点半到11点钟,总共救助了24名流浪乞讨人员。
编辑点评:
一扇打开的大门,一件御寒的棉衣,一个善意的举动,这些看似微小、淳朴的善举,带来点点温暖汇聚,让我们在这个寒冬里并不寒冷。
今天的城市是由多元化的复杂网络交织而成的生存载体,有各种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职业,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情感交融。可是,无论城市如何发展,有一种归宿应该是始终贯穿城市的脉搏之中,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是一座城市存在的厚重积淀。
社会需要那些勇于献出爱心的人。当很多很多的原因,让有些弱势群体暂时偏离于社会保障之外,或者社会保障的能力和触角还不能完全把这些人包裹进去时,除了政府部门的作为,我们的确还需要社会的、民间的力量,来弥补这个缺陷。
寒冬里这些美好瞬间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善意的举动如朝阳一般充满着强烈的吸引力,让温暖彼此传递,让正能量不断聚集,让我们的城市变成爱的世界。“你不冷漠,这个世界就温暖”。冬天去了还会再来,而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温暖。
>国内新闻精选:
![](http://i6.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