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盘点政府突击花钱七宗罪:实质是官员滥权

2012年12月30日 08:38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主流评论

  -韩青(市民)

  快到年底,百姓急着赚钱,政府忙着花钱。今年12月份,政府将支出约2万亿元,再次引发热议。在我看来,政府突击花钱有“七宗罪”,兹罗列如下:

  第1宗

  浪费

  “罪证”: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去年湖南一些部门便拿出3000万元买了市价1500万元的东西;再如,寅付卯款,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把2011年1月份工资列入2010年支出中;甚至赤裸裸地为了花钱而花钱,将好端端的一条路砸坏重建;等等。

  点评: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不过,政府花钱如烧钱,并非生来如此,而是制度逼的、人大惯的。我们的预算制度是增量预算而非零基预算,如果政府部门今年的钱花不完,下一年便会减少。

  第2宗

  贪婪

  “罪证”:我国GDP增速在10个百分点左右,而税收增速则在20个百分点以上。经济下滑时,税收任务不随之调低,反而以征收过头税、加大罚款力度的办法保证政府“收成”。

  点评:突击花钱背后,是民众税负的沉重如山。政府大手大脚惯了,就很难再与企业、与民众共渡难关,为了对自己好些,不惜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第3宗

  粉饰

  “罪证”: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称,这是“集中支付”而非突击花钱,并不违规,日本也如此。2009年,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也表示,财政部已经严格执行了预算,不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

  点评:穿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你们嘴中的“集中支付”和百姓口中的“突击花钱”有何本质区别?还拿日本为例,为何不说中国政府消费占财政收入20%左右而日本只占不到3%呢?为何不提支出更为均衡合理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呢?选择性接轨只能骗骗自己。

  第4宗

  虚伪

  “罪证”: 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坚决制止各种乱花钱和突击花钱行为,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严禁用公款送礼和宴请,严禁以各种名义滥发津贴、奖金、实物等。

  点评:一边一本正经地否认突击花钱,一边义正词严地严禁突击花钱,这左右互搏莫非得了周伯通真传?想起了前些日上边对禁收过头税三令五申,而下边征收过头税忙得不亦乐乎。如果总拿文件落实文件,用讲话贯彻讲话,若下发百十个文件却始终禁不住突击花钱,就不怕被指“治国败笔”吗?

  第5宗

  懒惰

  “罪证”:防止突击花钱不是没有办法,但却不见实施,如实行零基预算,注重资金使用效率;调整财政年度,与人代会同步等。

  点评:政府懒惰是因没把纳税人权利放在心上,也认定人大不敢较真。如果人大勇于否决含糊不清的政府预算,勤于监督,政府也会有所收敛。

  第6宗

  怠工

  “罪证”:根治突击花钱,可立法解决。现行《预算法》已过时多年,准备修订始于2004年,至今已跨越十届、十一届两届人大,仍无结果。

  点评:人大真不给力,抗战也不过八年,难道《预算法》修订比抗战还难吗?《预算法》被称为经济宪法,是限制行政权力的重要工具,今年二审稿征集到33万条意见,如果说新法难产是受到了行政部门的阻力,人大何不开门立法以获取动力?

  第7宗

  专权

  “罪证”:《预算法》修订起草由财政部实际主导,这也使得二审稿存有诸多缺憾,如立法宗旨只强调财政安全,未对预算公开作细化,删除了央行经理国库的规定等。

  点评:预算是管理政府的工具,而非政府管理的工具。财政部主导《预算法》修订,可能导致部门利益法制化。花钱花上了瘾,就不想被纳税人和人大束手束脚。

  结论

  突击花钱“罪名”累累,“罪证”凿凿,是因为预算制度的落后粗放。从上图近五年财政支出数据不难看出,病症不只是突击花钱,整个支出曲线都有点犯神经,年中小抽,年末大抽,抽过之后则是低潮和平静。

  突击花钱表面上是政府烧钱,实质上是官员滥权。《预算法》修订不只关乎财政技术,还能成为政治改革的突破口。预算这个水龙头的争夺战,还会继续。河南商报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