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京报:莫让救助站成流浪者的“恐怖之旅”

2013年01月10日 09:0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每个人都不能被随意侮辱或伤害,更何况是本应提供温情的救助站?

  流浪者为何不愿去救助站?日前,湖南一家媒体派出一名记者,以流浪汉身份全程体验救助站的生活。不料,该记者被送进长沙市救助站几分钟之后,即遭遇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拷问和围殴。死缚双手,死摁双脚,膝盖顶头部……随后,这名记者在一份表格上填写了“自愿放弃救助”,并签名、摁手印之后,才得以结束了这一次“恐怖救助”之旅。

  昨日,长沙方面回应,记者被殴主要原因是当班医生和保安怀疑对方鼓起的裤袋有危险品,检查时遭遇强烈反抗,保安恐其伤害工作人员,将其控制。

  长沙方面的回应似乎只是强调,这只是一个个案,而不是对待流浪人员的常规方式。然而,这样的一面之词,难以服众。

  仅仅是因为怀疑对方鼓起的裤袋有危险品,就可以强行检查,将人绑缚起来殴打、并限制人身自由吗?那么,他们又该如何解释,那位同时在救助站被缚双脚的老年流浪者?又当如何解释,让记者在表格上填写“自愿放弃救助”?

  长沙方面简单的回应,并不能消除救助站暴力对待流浪者的印象。相反,倒是这篇暗访报道,更让公众了解了一些地方“流浪汉不愿去救助站”的真相。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救助站的新闻不少,多个城市为何有人会冻死街头,一些救助站为何不仅没有成为流浪乞讨人员暂时歇息的中转之所,反而被视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畏途。究其原因,从这篇报道中或许可见一斑。

  《收容遣送办法》虽在2003年就废止了,但很多城市的救助站,依然沿袭了收容遣送的管制型思路,并没有真正转向公共服务。长沙救助站的暴虐或许只是极端个案,但这也提醒着一种现实的存在:孙志刚事件之后,打死人的制度废了,但暴虐的现象还在。一些救助站并没有将救助理解为一种政府必须提供的、可选择的帮助。

  制度改变了,但是,一些管制者的心态和理念并没有改变。他们习惯于管制,而不喜欢服务,他们习惯了用拳头对待流浪者等弱势人群,而拒绝伸出手掌服务大众。

  在城市流浪乞讨的人员应该受到尊重和善待,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利。他们有接受救助的权利,也有不接受救助的权利;在接受救助的时候,他们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也不能因为救助而被暂时搁置。每个人都不能被随意侮辱或伤害,更何况是本应提供温情的救助站?

  要之,流浪者“恐怖救助”之旅如何终结?一方面,城市管理者需要认真对照法律法规的精神,反思自己的行为,必要的时候,有关部门还要严肃问责,以矫正相关工作人员的不当、甚至是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城市乡村的综合治理出发,摒弃以往相沿成习的管制思路,以开放的视野看待城市里的流浪乞讨现象,并从根本上着力消除贫困,以减少流浪乞讨现象。当然,对于一小部分习惯流浪乞讨的人员而言,尊重并善待也并非不可以。

  就此事而言,还需有关部门介入调查,还原真相。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