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突围“霾伏”之路:区域协调治理空气污染

2013年01月22日 15:5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治理的顶层设计

  就在此次雾霾袭来之前的2012年底,北京市就出台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方案”将空气重污染日分为重度、严重、极重,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对措施。此次雾霾出现期间,北京首次实施“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

  “重污染日的分级将根据AQI的高低划分。”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介绍说,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当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AQI指数达到500则为极重污染日。在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实施中,施工工地应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量应达到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

  1月14日, 北京市成立了协调机构,主管环保的副市长挂帅,其责任分解表中对北京市教委、环保局、住建委、交通委、卫生局等13个政府部门和各区县政府都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此前广受关注的“公务用车带头停驶”就明文指定由市交管局负责实施,对北京市经信委的要求则是协调落实重污染日工业企业污染减排措施。市住建委负责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乃至责令停止土石方作业。

  按照方案的实施原则,空气质量预报把全市分为五个区域、东北、西北、城六区、东南、西南,根据这五个区域分级预报分级采取应对措施。这一天可能实施重污染方案,但是不同的区县,不同的部门在执行不同的级别方案,可能分区预报,分级应对。

  就在14日,国家环保部也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继续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在重点地区建立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制制度,和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倍量替代制度。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气象预报分析,中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多地遭受严重污染。环保部称,要落实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根据污染级别,建立响应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区域协调之路

  然而,天空中的雾霾并不会按照人类的标准被划分出区域。

  早在2008年,为保证奥运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该市曾经提出“全年蓝天计划”,和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相邻省区市联手整治奥运年的北京空气质量,多省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北京市的环境管理部门的具体措施是,在能源使用上,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代煤炭,把天然气送进胡同、四合院,号召老北京放弃点煤炉子过冬的老习惯。 此外,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搬迁,比如,首钢为了奥运也暂时停业,其他污染企业也进行了技术改造或搬迁,一度让北京在2007年就出现245个蓝天。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根据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北部延庆等地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越往南,污染越重,特别是到了河北的保定,污染就更严重。

  环保部的最新通知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增强区域治污整体合力。此前,《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要在京津唐等污染较重的地区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表示,这一措施将倒逼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具体来说,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需要包括联合执法机制、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博士李勇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这些新机制启动,将意味着传统的环境管理思路要进行重大调整。比如,河北今后要建一个燃煤电厂,就不能自己说了算,可能必须听听北京和天津的意见。但这些政策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利益的不平衡,也存在一定的执行难度。李勇智认为,从长期来看,区域协作是最佳办法,因为只有这样,外部污染物的迁移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整个环境生态才会发生根本好转。

  区域协调战略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就已经运用。这三个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周边的城市也都采取了大规模的治理措施,包括工厂限产、交通限行,曾经取得过良好的效果。

  此次,大范围覆盖全国多地区的雾霾即将散去,但极端污染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令人不得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闵云霄)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