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辽宁版袁厉害”为何也面临被取缔
新华网评:“辽宁版袁厉害”为何也面临被取缔
河南兰考袁厉害事件还未落下帷幕,辽宁丹东日前又传出下岗工人张克勤17年无偿“捡”来50余位孤寡老人养护,却因无力拿出几十万元钱按消防标准改造设施,不仅得不到国家政策补贴,且面临随时可能被取缔的消息。
中华大地上,凡人善举无处不在,每天都在发生,而诸多的现实困难也在时刻困扰着许多好心人。政府和社会对凡人善举的大力褒扬,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急人所难,雪中送炭,更多地为这些好心人创造一个温暖的社会环境。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这一美德既是传承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袁厉害”、“张克勤”们用超乎常人的爱心和奉献,默默地为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私付出,她(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基石。
对于各类凡人善举,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在大力提倡和褒扬。然而,相对于荣誉而言,大多数本无意于出名的“袁厉害”们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无论是袁厉害还是张克勤,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她(他)们中不少人的经济条件甚至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她(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行善的背后,是坚定的信念和数不清的艰辛付出。如果再苛求她(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这样或那样的标准,显然既不现实,也不近人情。
生命大于天,对于民间爱心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政府部门当然不能置若罔闻,而必须有所作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作为。
取缔或者一关了之,是再简单不过的作法,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最不负责任的作法。无论是袁厉害,还是张克勤,能够形成如今这样收养孤儿或孤寡老人的局面并非偶然。诚如袁厉害所说,当你看见一个残疾婴儿被扔在马路上哇哇大哭没人管的时候,怎么能够狠下心来扭头就走?如今面对舆论压力,政府部门拿着各种各样的标准来要求“袁厉害”们,显然无法脱逃公众“政府部门当初干什么去了”的质疑。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针对“袁厉害”们不同的情况逐个制定解决办法,尽可能提供帮助让“袁厉害”们度过难关。这样尽管麻烦些,却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负责任政府的作法。张克勤的“夕阳之家”所需的消防改造费用为几十万元,对于这个下岗工人来说无异天文数字,但对于当地政府以及整个社会来说并不难解决,更不会像有人担心的那样,出现有人为了这点钱争相捡拾老人、婴孩抚养十几年的事情,因为从功利的角度来说,那实在是个赔本的买卖,如果政府和社会几十万元的帮助真的有这样的效应,那反倒是一件幸事了。
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也远远做不到全面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政府机构更无法包办一切,而是常常需要购买民间服务。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照顾类似孤儿、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
令人欣慰的是,张克勤面临的困境已现转机,尽管消防改造费用仍无着落,但丹东民政局有关官员表示,将协调消防部门加强实地指导,排除火灾隐患,全力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并针对老人情况多给福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我们希望,这样更多地传递正能量,为弱势群体的实际利益着想,为凡人善举打气加油的举动会越来越多。一个温暖的社会需要政府、社会和每一个个体的付出和努力,哪一方都没有权利袖手旁观。(新华社记者 陈梦阳 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