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谨防公款吃喝转战“地下”
新华社记者在各地暗访发现,公款吃喝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有些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堪比五星级饭店,还有一些公务宴请化整为零、“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1月23日《新京报》)。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后,各地相应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并贯彻执行,公款吃喝之风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在有的地方,公款吃喝正在转战“地下”。有令不听,有禁不止,顶风吃喝依然有之。
公款吃喝,令百姓深恶痛绝。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治理文件没少发,规定没少出,可谓三令五申,但成效甚微。“官员一顿饭,百姓一年粮”。与公款吃喝的阔绰相比,我国目前还有上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之下,流浪街头,衣食无着者并不鲜见。最让人痛心的是,前不久河南兰考一场大火夺走7名儿童的生命,贵州毕节5名儿童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一份统计则表明,我国每年公款吃喝支出多达3000亿元。这么多钱,如果省下来,能办多少实事、急事。
不搞公款吃喝,最根本在于自觉。如果不是发自自觉,想吃喝的人总可以找到规避的办法。最近,一些酒店表面看似车少人稀,宴会大厅客人少了,但小包间却紧俏起来,关起门来吃;还有的嫌酒店扎眼,索性在单位食堂宴请,躲起来吃。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照吃不误者有之,无非是换个“马甲”而已。
顶风吃喝,为何难以根治?一是不用自己掏腰包,二是“吃吃喝喝不犯罪”的观念深入许多公职人员之心,即使被发现,顶多是“做检讨”、“费用自理”,无关痛痒的处理根本不足以伤筋动骨,又有几人畏惧。试想,如果对胆敢公款吃喝的官员摘乌纱帽,还有多少官员敢有令不禁?
在自觉做不到时,外力制约就很关键。制度仅仅是一个方面,将公款吃喝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加强审计和监督,严格财务管理,规范报销程序。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剂猛药整治。去年全国“两会”,就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公款吃喝入刑”,定为贪污,纳入刑法治理范围,无疑能让更多官员有所顾忌和收敛。虽然“公款吃喝入刑”尚存争议,但用重典治理不失为一种必要手段,就像整治醉驾一样,使饮酒者内心不敢不愿碰触“高压线”。
2009年10月,浙江省舟山市中级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处岱山县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傅平洪有期徒刑十一年。引人注目的是,傅平洪用公款为自己吃喝玩乐埋单的44万余元,被法院全额认定为贪污款。希望此案能够让喜好公款吃喝者警醒。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勤俭办一切事业,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治理公款吃喝必须利剑出鞘,釜底抽薪,谨防一阵风过后“死灰复燃”,谨防换个“马甲”再出场!(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