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开启河南城镇化发展新路子

2013年01月30日 07: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鳞次栉比的楼宇,璀璨迷人的夜景,四通八达的交通……十多年来,河南的城市大了、靓了,城镇多了、近了,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都市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城镇化让亿万中原儿女的生活步入了现代化的坦途。

  在2013年河南省“两会”召开之际,笔者来到中原大地,亲身感触这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跨越式发展的城镇化进程。所到之处,一谈及他们的城市,河南的民众无不为城镇化取得的成就而由衷感叹,无不为生活的改变而感到自豪。河南城镇化率去年底达到42.4%,2000年以来,年均提高1.57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近2400万人;目前,全省平均每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有64座城镇,以现代交通为依托、合理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一组组数据、一幅幅图景,讲述着十多年的艰辛,展示着十多年的辉煌。

  这次“两会”上,“新型城镇化”、“三化协调”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有一位老代表激动地告诉笔者,曾几何时,落后、封闭、土气是河南的代名词。短短十几年过去了,河南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河南”正日益成长为“城市河南”。这一历史性嬗变,得益于河南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城镇化路子,而这条路子的开启者正是当时主政河南的李克强。

  深谋远虑,力主在农业大省推进城镇化

  时间回到1998年,李克强赴河南任省长。当年河南的城镇化率只有20.8%,仅高于西藏,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城镇化的落后,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现代农业发展困难重重。如何转变这一落后面貌?如何把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如何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面对这一系列难题,在深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李克强结合研究制定河南省“十五”计划,果断地提出了加快城镇化是农业大省跨域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城镇化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的指导思想。这在当时的河南政坛无异于一场强冲击波。几千年来,河南一直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农耕文化的根基非常深厚,无论是各级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有着以农为主的情结。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只要符合规律、看得准的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他亲自组织了一次次调研,召开了一次次座谈会,不厌其烦地讲述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的道理,讲述农业的基础要巩固、要提升,就必须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而要做到这一切,只有靠城镇化的发展才能实现。这种“反弹琵琶”式的启迪,逐渐统一了各级干部的思想。随后,在他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规划建设郑东新区、谋划中原城市群、振兴小城镇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展开,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空前增强。今天看来,如果没有对当时思想藩篱的突破,就没有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正是李克强力主城镇化的高瞻远瞩和果敢坚毅,为河南后来的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三头并举,全面增强各级城镇综合实力

  本世纪初期,河南城镇化发展不仅总体水平低,而且不同区域和不同层级的城镇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经过深入分析,李克强认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城镇化的道路必须统筹规划、多元并举,这其中的关键,是把产业的集聚和人口的转移作为城镇化工作的核心,把文明的嬗变、社会的进步、生态的改善与生产力的发展协调同步。据当时河南负责城镇化工作的一位同志回忆,在1999年底河南省政府召开的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李克强致信说,“在新的世纪,加快河南小城镇建设尤为紧迫,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的进一步连接和统一,从而扩大内需,启动市场,推动经济增长。”他在2000年底亲自主持制定“十五”计划时,进一步提出了“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他的这一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共十六大明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方针提供了实践基础。为深入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他结合城镇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亲自选定了26个中小城市、115个重点镇和中原城市群作为突破口,同时,还就加快推动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行政区划调整等相关配套改革,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这一系列重要思路和举措的深入落实,河南城镇化的空间全面打开,形成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局面。

  中心带动,系统谋划中原城市群发展

  针对河南中心城市规模小,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的突出问题,2003年,已经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提出,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城市特色和产业支撑,合理拉大城市框架,全面提高城市品位。这些观点在当时引起了争议。针对郑州市一些人提出的“城市大了怕不好解决就业和公共服务”问题,他指出,要搞清楚究竟是市长提供了就业、给了市民饭碗,还是就业繁荣了城市、养活了市长的问题。针对一些城市怕被边缘化的疑虑,他强调,实现城镇化加速发展,不能搞平均主义,要走不平衡战略,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

  在他的力推下,2003年河南谋划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明确提出,要举全省之力,优先发展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使之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实力最强的经济隆起带。在这个对河南影响深远的战略构想中,郑汴一体化、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半小时经济圈、建设生态宜居城和若干生态带、生态涵养区等宏大布局,使辽阔而古老的中原大地雄姿英发。李克强进一步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原城市群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柱石,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基石,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县域经济推动,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事实表明,“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中原城市群符合实际,为后来国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提供了示范标本。河南的一位官员对笔者说,中心城市带动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切中了河南城镇化的肯綮,促使河南城镇化进程实现了质的跨越。

  构筑龙头,规划建设郑东新区

  在河南的日子里,占地75平方公里、俨然一个现代化新城的郑东新区,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河南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笔者,河南城镇化或者说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郑东新区,正是李克强主政河南时的一个大手笔。早在谋划河南城镇化战略的初期,李克强就敏锐地认识到,省会郑州不仅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香港成报发表的《李克强筹建郑东新区全纪录》文章中提到,在2000年李克强就至少三次向郑州市喊话,要求郑州规划新区、发展新区,并提出要把郑东新区开发作为扩大郑州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的重中之重和主攻方向,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一个亮点、新的增长点和带动点。在李克强的亲自谋划推动下,2001年郑东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河南的同志告诉笔者,当时李克强对郑东新区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亲自选址,亲自推动规划工作,亲自布局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重大项目,亲自筹划建设融资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郑东新区已成为一个展示河南形象的重要窗口,它作为郑州的金融商务中心区,与当年在周边规划的龙子湖区、白沙区、航空港区、汴西区等城市组团共同形成了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拓展深化,绘制“三化”协调发展路径

  在发展实践中,李克强认为城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的。他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基本途径就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其中,工业化是主导、城镇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必须统筹推进,切不可顾此失彼。他的远见卓识,不仅为河南后来的发展明晰了方向,而且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一路走来,河南不断完善丰富发展内涵,明确了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推动中原经济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条路子非走不可,而且会越走越宽广。

  李克强虽然离开河南已经8年多了,但河南蓬勃发展的城镇化见证着他的睿智和韬略。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央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李克强进一步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内需潜力所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从他在河南的实践探索看,他所追求的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城镇化,是以转移农民融入城市并充分就业的城镇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城镇化。人们正在热切期待中国大地即将深刻发生的历史性转变。人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协调新四化、统筹新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一定能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巫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