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反腐倡廉:不为利欲惑,但做明白人
不为利欲惑,但做明白人
一百多年前,一个叫林纾的学者观察鱼群抢食诱饵的过程,发出“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的感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诱人的利好背后往往是要命的钓钩。林纾先生早已点破的玄机,一些人至今却还没有看明白。聪明耶,糊涂耶,或是揣着聪明装糊涂?恐怕多半还是身居要职头愈晕,结果忘却了危险,葬送了前程。
时下,少数党员干部为了满足私欲,全然不顾触电、上钩的危险。争权夺利,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声色犬马(某地一溜官员竟拜倒在同一个女子裙下)……凡此种种,触目惊心,堪为当世者鉴。
先贤的告诫、现实的教训说明,诱惑无处不在,风险与“升”俱来,越是身居权力集中的岗位,越是不能耍小聪明,不能做糊涂人。当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物欲所诱,不为浮华所动,不为私情所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要慎思,保持头脑清醒不上当。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各种利益群体相互角力,一些党员干部掌握的公权力自然是他们争夺的标的。今天这个吃喝请送,明天那个称兄道弟,未必都出于真心。范进中举,前来送礼道贺者此前咋不登门?一些干部退下来后,昔日的“私交”为什么随即消逝人走茶凉?说到底,人家是认权不认人。要做明白人,不畏浮云遮望眼,锻造过硬的作风,抵御住纷繁的诱惑,保全自己、造福百姓。
要慎微,防止滑入深渊而不自知。腐败无小事,今天笑纳张三的一点意思,明天接受李四的一次安排,后天为王五批个条子,大后天替赵六打个招呼,无不纠缠着权力寻租的魅影,都是干部走向堕落的“原始积累过程”。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平日里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严守党章,笃定信念,才能够叫诱惑无机可寻,让鱼钩生锈氧化。如此,方能免疫贪腐,有所作为。
要慎初,防微杜渐不越雷池半步。从字面上看,“诱惑”二字拆开,“诱”乃“秀”“言”,即好听的话,阿谀奉承的熨帖话,这种话绝不能当真;“惑”乃“心”“或”,即心存侥幸,这种思想断不可有。万恶莫不有其始,江湖义气、小恩小惠、打擦边球往往都是腐败的开始。既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旦思想上开了口子,消极腐败的恶流就极可能汹涌而来,冲垮防腐拒变的思想大堤,后果几无悬念。党纪国法昭昭,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项禁令凿凿,绝不能有“下不为例”的侥幸。
要慎独,养成拒绝诱惑的行为自觉。官场从来不差诱惑,差的是面对诱惑的那份定力。有人监督的时候,能义正词严地拒绝腐化,私下无人之时也应该有独善其身的自觉——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一种防腐的必然要求。只有养成清廉的习惯,形成慎独的人格,才能涵养成“任他满城风雨,我自岿然不动”的精神魅力。
不为利欲惑,但做明白人,消弭各类诱惑的影响,营造清新的党风政风,则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心境高雅,正气充盈,百毒不侵。(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李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