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袁隆平:水稻不是吹出来的 大田生产是归宿

2013年02月22日 10:2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水稻是种出来,不是吹出来的

  袁隆平回应称,大田生产是中国进行超级杂交稻选育的目标和归宿

  “印度一位名叫苏曼特·库马尔的农民所种植的水稻产量达到每公顷22.4吨(约合亩产1493.33公斤),打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下的超级杂交稻每公顷19.4吨(约合亩产1293.33公斤)的世界纪录。”连日来,这则印度农民种粮神话,在世界超级杂交水稻“研发大本营”长沙广受热议,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水稻领域科学家,都在密切关注有关这一新闻更为详实的后续报道。到昨日,却仍未等来可确证这一高产神话的相关验收数据。

  疑点1

  关于技术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没那么神奇

  媒体引用英国《卫报》2月16日报道称,印度农业专家在证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后,这位农民一下子成为“全国英雄”。报道甚至还告诉读者,该纪录的取得“不依靠化肥,也不依靠转基因技术”,而采用了一种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报道中提到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即采用嫩秧早栽方法,种子只有普通种植数量的一半多,不到3周时就一株一株地种在地里。每株间隔25厘米,保持土壤相对干燥,并频繁地除草以保持水稻苗根部良好的透气性。

  据记者了解,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一位名叫Norman Uphoff教授搞出来的,他开始在非洲,后来到国际水稻所推介,未获呼应。随后,这位教授找到袁隆平院士,因为袁隆平对于全球范围内任何新出现的有关水稻育种、栽培等技术都非常重视,与“杂交水稻之父”的会晤大大提高了拜访者的社会影响力。该技术中国一些地方应用后又进入印度。

  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其实没有推广者说的那么神奇,其测产数据多是理论产量。袁隆平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在我国超低产地方能增产10%到15%,高产区增产幅度更小。

  疑点2

  关于叶片

  照片中水稻叶片显枯黄败状

  “如果报道配发照片中只露出小半截叶冠的水稻就是神话的主角,我表示怀疑。”昨日,袁隆平超级研究团队育种专家邓启云博士告诉记者,这是他看到国内网站转载的报道并仔细查看了相关配图后的第一反应。

  记者浏览相关报道配图发现,图片呈现的水稻叶片已显枯黄败状,与袁隆平研究团队创下百亩片面积亩产过9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收割期叶片形态及色彩相去甚远,后者的剑立状叶片在成熟收割期仍表现出勃勃生机。

  我国首破百亩片亩产9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被袁隆平称为“水稻界的姚明”。邓启云告诉记者,这是根据袁隆平院士创立的育种理论选育出的超高产杂交稻新株型,外貌特征为“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结实率及稻穗粒大小和重量,主要靠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输送能源,因此,在水稻生长期,特别是结穗至成熟收割期,叶片是否强壮及其年轻态,是鉴别水稻品种是否高产的一面镜子。

  疑点3

  关于株高

  “破纪录”的水稻品种个子不高

  “水稻的生物学产量与株高有很大的关系。从照片看,那个破纪录的水稻品种并不高,而且叶片呈现早衰现象,生物学产量就很难达到理想状况。”去年在印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杂交水稻大会上,袁隆平预言,超高产杂交稻体型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高,长到1.6米、1.8米,甚至2米。

  他告诉记者,高产的目的在于能够大范围复制,即使育出亩产1500公斤甚至2000公斤的品种,如果农民在大田里种不出相应的产量,成果就不能算成功。水稻是种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大田生产是中国进行超级杂交稻选育的目标和归宿;让绝大多数农民而不仅仅是某位农民种出高产水稻,才是我国超级杂交稻研究与推广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

  专家眼中的印度水稻

  邓华凤:

  印度水稻种植整体水平远不及中国

  去年9月,记者随袁隆平院士赴印度海德拉巴参加第六届国际杂交水稻大会,现场观摩了拜耳公司位于海德拉巴的杂交水稻示范基地。同赴印度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华凤的印象是,印度水稻种植整体水平远不及中国。如果不使用化肥,不经过杂交,只种一季的常规水稻,在中国一般可达亩产500公斤,超级杂交水稻通常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

  彭既明:

  在大面积上达到高产是个世界级难题

  多次组织超级杂交稻攻关验收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彭既明研究员告诉记者,如果种植面积小,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好的话,产量可能会很高,其他国家也不乏类似例子,在大面积上达到高产是个世界级难题。

  谢放鸣:

  中国在育种等领域一直保持领先

  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科学家谢放鸣博士,初闻印度水稻高产神话颇为谨慎。他表示,虽已听闻此事,但未获相关资料,难以确认真实程度。他告诉记者,在杂交水稻领域,中国在育种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对于杂交水稻开创式的设计、新概念的提出与创立,以及对杂交水稻发展方向的把握,始终高居该领域“金字塔”的塔尖,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记者 李杜 通讯员 辛业芸)

【编辑:董煜坤】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