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
“2005年国家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最根本的做法就是移民工程。虽然有效减轻了生态压力,但移民安置又成了新问题。”来自青海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诺尔德说。
青海省南部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因而有“三江源”之称,又被誉为“中华水塔”。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原因和超载放牧、乱采滥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诺尔德介绍,为了保护生态,三江源地区的牧民们被逐渐移出草原,集中到果洛、玉树、黄南州县镇周边地区居住下来。虽然政府发放了补助,也帮他们盖起了房子,但是几千年来逐草而居的牧民们还是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搬迁后,没有固定产业,当地也不适合种田,牧民们的生活只能依靠补助。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要求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
诺尔德指出,尽管已经有了规划,但这两年总体投入还不够,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难题。“一定要想办法让搬出来的牧民们安居乐业,真正解决好他们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
对此,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王玉虎代表建议,要对农牧民进行文化和劳动技能培训,改善提高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扶持农牧区后续产业发展。“但是要落实这些政策,还存在不小的资金缺口。希望国家充分考虑三江源地区的特殊困难,适当增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帮助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实现‘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来’的目标。”(记者史竞男 庞书纬)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