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徐龙建议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索有为)环保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全民关注的PM2.5、大气污染治理更成为环保问题中最热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他已提交建议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能力。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74个城市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为426微克/立方米。按照国务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翻番,环境保护压力重重。近段时间来,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均遭遇“十面霾伏”。
徐龙表示,中国空气污染呈现出几个新特点,一是从煤烟型污染变成复合型污染,灰霾、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复合型污染物问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评价指标需要相应调整和完善。二是机动车排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三是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提上日程,大气污染从点污染向面源扩散,形成区域性态势。
徐龙说:“我国大气污染总体形势日益严峻,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大势所趋,完善立法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宜居生态环境的制度保障和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益三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徐龙也谈到了对中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看法,认为其在“立法理念”、“重要制度及标准”、“信息化治污”、“考核评价机制”、“机动车污染监管”和“法律责任规定”等方面需要优化。
徐龙提出,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键在于能否为防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信息化支撑。为此,徐龙建议重点从污染物总量控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机动车污染防治、政府环境问责机制、重点区域联防、环境信息公开、突发事件处置、法律责任与处罚一共八个方面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同时,徐龙还提议在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内,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布,以信息化技术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比如:大力建设环保物联网,采用“电子眼”监控污染源;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10、PM2.5等颗粒物;在公共场所安装移动电视终端,及时跟进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信息播报等提供空气信息查询服务;开发手机客户端软件提供免费下载,让每个人都能及时掌握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等相关信息。(完)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