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城镇化:离不开工业和非农产业配套
“一些小城镇即使建设得再漂亮,但是到这里的人没有产业依托又如何生活呢?”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表示,现阶段有部分地区发展城镇化只专注于造城镇,而缺乏必要的工业和非农产业等配套保障。
在城镇化投资的推动下,地方政府热情高涨。在此前的地方两会上,多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城镇化建设列入其中。例如河南省明确在未来5年内从现阶段42.4%的城镇化率上升至52%,提高近10个百分点。山东省则提出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2013年城镇化率要力争提高一个百分点。
不仅仅是省级部门明确设定城镇化指标,地级市或更低一级均将城镇化作为后期发展重点。济南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13年菏泽在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城镇化率将再次提升2.5个百分点。镇江市政府提出,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65%。福州市政府提出将针对“城镇化建设”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安排2 .9亿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安排3亿元,支持加快琅岐等马尾新城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等。
“现阶段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和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李文溥介绍道,以福建为例,福建沿海一带,由于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发展速度较快,随之城镇化进程也相对较快。但这些地方由于城市投资不足,导致当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远低于当地居民的需求。比如,福建工业发展最好的县级市———晋江市,如今已经聚集了100万的非农产业人口,但城市配套的医院仍是县级水平,也导致高端人才不断流失。
李文溥说,福建内陆城市龙岩、三明、南平、宁德近年来人口相对比例和绝对数据都在下降,但他们的城市建成区扩展的面积大幅超过沿海地区,而这些地方在经济上并没有这么大的城市化需要,出现了一些为造大城市而盲目投资的问题。
“通过近两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人口的移动趋势这十年主要是人口急剧向沿海发达城市集聚。在福建主要体现在福州与厦门两大城市,这两地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在这十年都出现了迅速上涨,这说明人口向百万人尤其是向数百万人的地方集聚。而福州的五区八县之中,五区人口上涨88万,八县反而下降8万,这说明了在大城市之中也是向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集聚。”
李文溥指出,城镇化事实上是工业化为代表的非农业化发展过程,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农民进城打工等现象,农业人口逐渐转变为工业人口。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农业人口主要是到工业或非农产业需求规模较大的地方进行就业。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所说,产业集聚是实现城镇化的根本途径。他认为,只有保障失地农民稳定就业,才能避免再次返贫,才能实现长久的安居乐业,而有产业才有就业,产业的集聚是实现城镇化的根本途径。
詹纯新建议,应建议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大力气解决进城农民在劳动报酬、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离土农民和到小城镇务工经商人员在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利益。
李文溥则建议,应由市场决定城镇化推进方向,应在有工业需求、工业集聚的地区推进。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及时根据当地的工业化、非农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和人口的集聚水平,提供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公共设施建设,“由市场决定,这样就避免了盲目的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记者 梁倩 高伟 苏晓洲 实习生 周文其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