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为数据统计挤“水分”
2012年我国GDP为51.93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全国31个省区市GDP总和为57.69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高出5.76万亿元,相当于多出了一个广东省的经济总量。
“诸如此类‘数据打架’的现象并非今年才有。”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分析认为,之所以有此怪象,首先是统计口径不同,其次是技术性因素,比如跨地区的大公司和跨省的商品流动等,往往会出现重复计算。此外,基于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怪圈依然存在。
“失实的统计数据是中国发展的腹心之疾。”何小平指出,首先,屡出偏差的GDP数据使民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被打折扣;其次,影响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局势的判断,误导政策制定;第三,与中央“讲实话、干实事、出实效”的理念相背离,不利于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何小平建议,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统计制度,统一统计口径,可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地区GDP由国家统一核算,并做好统计数据在公布之前的保密工作。改变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引入多维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让地方政府不仅对GDP负责,还要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福祉负责,逐步打破官员心头的“GDP魔咒”。但是,何小平强调,如果GDP涨幅将居民收入涨幅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再科学规范的数据也毫无意义。在保障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的同时,还应努力摆脱“GDP挂帅”情结和“唯GDP至上”原则,让“增长”与“发展”同步,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