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热议农村土地融资 破解现代农业贫血症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刘贤)“发展现代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是缺少金融支撑。”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唐洪军7日如是说。解决农业发展“贫血”顽疾和农民进城务工后的土地闲置问题,引发人大代表热议。
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分组会议上,唐洪军说,近年来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业贷款,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因农民没有抵押物。由此影响资本进入农业,难以产业化发展。他建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研究几条实在的措施解决此事”。
他的发言引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的兴趣。黄奇帆说,农民的承包地所有权属农村集体,一旦农民户籍迁出就丧失承包权。所以农民离开农村也不愿迁户籍,土地闲置也不愿将土地交出去。而集体所有的土地无法抵押,难以融资。
唐洪军说,相当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但现在两头占资源:在城市占用劳动资源,在农村占有土地资源却让土地闲置浪费,这很不科学。
黄奇帆估算中国农村“三块地”(指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价值约100万亿元人民币。根据《物权法》,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财产,若按一定比例划分出使用权部分的价值,农民就可将使用权作为质押到银行融资。重庆在农村做了3年试验,将“三块地”的价值按集体所有权占20%、农民使用权占80%计算,将使用权作质押,如果坏账,由担保公司、银行、农民共同赔偿。如此,3年增加300亿元农村贷款,到现在基本没坏账。黄奇帆说,此办法值得谨慎、稳当的试验。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跃亦认同此法,并强调当农民处置土地后,政府应妥为解决其在城市生活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户籍等问题。(完)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