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医药分开和分层诊疗 助力公立医院改革破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八个字经常出现在中央、地方各类文件中,而在媒体报道和百姓的议论里,它被简单地叫做"医改"。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须破除,有人不满"医改难题"的老生常谈,而我们也乐于梳理已经迈开的艰难步履。
过去一年中,"公立医院改革"从北京等医疗资源集中的三级甲等医院展开,"以药养医"摆上桌面,"医事服务费"被反复解释……种种这些,改了什么?革除什么?这之后的任务还有多少?中国之声两会特别报道《改革探路》,今天播出第三篇:《公立医院改革破冰》。
记者手记:我上一次采访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去年夏天,发布会上,记者们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扑向"医药分开"、"看病贵"。这方面采访稍微多些,我才破除了自己固执的偏见,明白了公立医院改革只是医改的一部分,"医药分开"只是一个突破口。只是单单这一项,所有的尝试者都已经堪称勇气可嘉。
医改难,采访中没有任何人否认这一点。2012年7月,北京作为全国17个试点城市之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五家三甲医院先后推行"医药分开",患者交"医事服务费",取消原有的"药品加成"。分级定价后,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门诊的医事服务费标准分别确定为42元、60元、80元、100元;医保定额报销40元。盛夏季节,北京友谊医院的会议室站满了记者,当时的院长刘建表了决心。
刘建:医院将不再和药品之间有任何利益关系。政策到了友谊医院,我们必须要胜利。我们做这件事情,力图考虑周全。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啃硬骨头"。
方来英:医药分开,大家都认为这是公立医院改革当中的一块硬骨头,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绝不仅仅是药品价格的降低,我们更着重是推动医院的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实现优化、实现变化、实现变革。
患者们看病交钱名目变了,他们得算账。
患者:这俩药,197多块钱,现在是180多块,便宜了十几块钱。
北京市医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与改革前相比,5家试点医院门诊医保患者次均医疗费下降超过20%,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药费下降了34.43 %,专家门诊患者有所减少。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主动给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打分,他说,及格了。
方来英:医药分开了,第一,市民的负担有所减少,这方面市民也有感受;第二,医院和医生的负担没有增加。各个方面都是正向受益,所以说我们是及格了的。
公立医院改革分阶段铺开,"以药补医"说得多了,懂"医改"的人担心被误解。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医改没那么简单。
王虎峰:简单理解,医改就是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一个晚上就说以药养医解决了,这个医改完成了,这样的理解太简单。如果人们把解决以药养医等同于医改,又把医改等同于财政给予足够的资金,医改就走不出去了。
破除"以药补医",几家北京的试点医院从"医药分开"开刀。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大夫从手术台请假来开会,他说,大家都讲"医药分开",但是医改任务不止于此。
刘忠军:因为医改设计里谈到的一个任务,将来要加强社区医疗,进行分级诊疗。得了病,先到社区医院,可能在社区医院一大部分病就已经解决了。
一个是基层医生,一个是卫生局长,方来英和刘忠军几乎说了同样的话。
方来英:走完这一步还会出现新问题,其实我们在基层社区能够解决许多事情,我们应该把它的作用发挥出来。从医改开始到现在,或者到未来的一段时间,这都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协作工作机制",是北京医院管理局文件中的表述。作为临床大夫,人大代表刘忠军希望看到"自下而上"的改革。
刘忠军:改革既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应该是反复的自下而上才能推动工作的进行。作为医务人员,我觉得在医改过程里,医务人员的参与度不够的。
医改研究者王虎峰认为,政府角色必须转变。
王虎峰:政府应该尽责,投资兴办、给予财政支持、进行必要监管。另外,其他的很多具体事务还是应该交给行业,比如行业治理组织。
公立医院改革,北京只是17个试点城市之一。重庆江北区建设医院董事会、安徽芜湖推广医药分开、江苏镇江探索医疗资源集团化,执行者们似乎并没有避重就轻,而且卫生部长陈竺也不是第一次讲到这样的话。
陈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当中最困难的问题,我们要开始破冰!
记者手记:这一次再联系北京的试点医院,他们大多拒绝了我的采访要求,我也坦然接受了。我想他们应该的确很忙,与其一遍遍向外行的记者解释,不如给改革做更多精细的安排。下一步,或许我们能看到社区医院为分层诊疗做出更大的贡献,医药分开有更多的空间。医改的推行者们喜欢说"破冰",其实也好,因为破冰的季节,是春天。(记者 王娴)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