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委员谈治霾:环保治理投入占GDP比重太少

2013年03月08日 15:24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北京空气污染指数一路飙升,再次“爆表”,上海傍晚也发布了空气污染黄色预警。代表委员们散会出门,一声叹息。“美丽中国”的愿景笼罩在一片灰霾之中。

  空气污染如何治理?这个问题已经在两会上反复谈起,但还是要说。甚至有委员建议组织一次集中议政,专门讨论PM2.5的防治。昨天下午举行的政协大会发言上,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更是疾呼:目前环保治理投入占GDP的比重严重不足,根本无力扭转现状。

  污染治理

  除了缺钱,还有四缺

  “雾霾飘在天上,根子却在地上。”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委员认为,高能耗生产、超承载力排放、低水平防治,势必给人类、给地球以环境恶化的回报。他举了一组数字: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446万吨,远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2011年,我国煤炭消耗量35亿吨;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解决,机动车、重化工业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潘碧灵说,2011年我国治理投入仅占GDP的1.45%,离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的3%相差甚远。环保部评估显示,我国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整体还在恶化。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全国33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3以上城市达不到二级标准。更堪忧的是,曾经视为净土的农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污染物排放的“半壁江山”。

  潘碧灵认为,目前的污染治理,除了缺钱外,还有四缺:国家层面缺完备法律;政府层面缺过硬措施;社会层面缺保护共识,企业作为小;工作层面缺整体合力。

  现在治理

  10年内就会有明显效果

  “如果在吃饭喝水呼吸都成问题的情况下,GDP世界第一又有何意义?”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的质问发人深省。

  在接受采访时钟南山表示,灰霾对人的神经、内分泌、母体、肿瘤的影响是肯定的。而对于有人提出的“PM2.5抗体”的说法,他觉得非常荒谬,“一个人一天要呼吸10000多升空气,PM2.5作为颗粒物本身还是一种载体,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永远留在那里,共同影响肺功能。”

  “我们对GDP的追求还是指标性的,虽然降到7.5%,地方如果达不到还是会觉得很没面子。”关于空气的治理,钟南山认为首先需要的是政府、企业和市民观念的转变。他建议把环境保护也作为衡量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政府能够给环保部门真正的执法权,让其可以直接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在技术层面,钟南山认为要解决造成灰霾的主要祸首“机动车尾气”,必须提高重要油品标准。

  “中国人上下一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如果政府真正开始治理,百姓努力放弃对环境有害的生活方式,不超过10年,就会有明显效果,我有信心。当然,我希望自己那时候还活着。”钟南山说。

  联手治理

  多省市各地区协同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认为,造成大规模灰霾天气,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中东部地区重化工业布局过于密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过大,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由于区域功能布局不合理,污染排放过于集中,一旦遭遇不利于大气扩散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就难以避免。

  “按照目前的环境管理体制,地方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只对所辖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强、流动的范围大等特点,只靠某一省市或者某一地区的努力是不够的,不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需要区域内的各省市、各地区协同合作,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污染防治效果。”

  此外,PM2.5的重要污染源,机动车废气排放管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存在超标不能处罚,异地注册车辆难以管理等问题。

  为有效应对灰霾天气,张全建议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增加“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章,明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补充完善机动车管理的相关制度。(记者 潘高峰 姚丽萍 江跃中)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