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谈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机构改革
视频:焦点访谈:问计“两会”——职能转变是核心 来源:中央电视台
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虽然最后方案还有待通过,但社会各界却早已反响热烈。特别是方案中涉及到的部委机关,面对调整,他们态度如何?关于改革能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他们又怎样看待?带着大家的关注,我们进行了深入采访。先到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去看一看。
对老百姓来说,图书、报纸、杂志、音像等新闻出版相关的事都归新闻出版总署管理;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上视听节目都归国家广电总局管理。
近些年,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跨媒体企业大量涌现。在两个部门合并之前,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在职能上出现一些交叉,导致基层“一个人要对上头三个部门的现象”。
实际上,在地方,新闻出版与广播电影电视的资源整合早已展开。文化体制改革10年来,全国60%以上的地级市、自治州、盟、地区、林区、开发区完成了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等部门的整合。以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也不断创新,广泛应,全媒体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层面的机构整合水到渠成。
这两个部门的机构设立在历史上也有过多次变化。新闻出版总署的前身是1949年2月成立的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1949年11月成立新闻总署,设广播事业局等单位。新闻出版总署这个名字是2001年被确定下来的,和国家版权局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广电总局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6月的中央宣传部中国广播事业管理处。在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现在的广电总局。可以看出,机构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
“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性产业。新闻出版与广电的整合,将使文化传媒产业的整合阻力减弱。拥有资金和融资优势的传媒集团有望通过跨行业、跨媒体重组迅速做大,多元化经营的大传媒集团有望诞生。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机构改革方案其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面临的是职能进一步科学化,队伍精干化,执政科学化。相信在新的机构管理下,传媒企业会生产出更多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机构改革的形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不管是拆、是并、是撤、是建,都是为了有效履行政府职能,都是为应对解决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考验。铁路运营政企分开是这样,出版广电力量整合是这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统一归口也是这样。今天要“改”,无非是为了老百姓明天更“好”。
按照原有的部门机构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有13个部门,他们都有管理食品安全的职责。这13个部门里有行政执法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有5个。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环节,分在不同的部门监管。
比如说一个馒头,小麦种在地里时归农业部管;小麦磨成面粉时归质检部门管;面粉符不符合国家标准归卫生部管;面粉做成了馒头之后,要是在超市卖,归工商部门管;要是在饭店吃的,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要是在小摊上卖的,归城管部门管。万一馒头在从工厂去超市的路上变质了,这事就没人管了。
这种监管过程中,职能交叉,模糊甚至空白地带一直存在。有监管空白的,也有出了事各部门互相推诿扯皮的。全国政协委员岳泽慧在基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按照这次的机构改革方案,除了农产品的监管由农业部负责之外,其他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职能都被划分到了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以前那种十几个部门一块管一个馒头的“分段监管”现象不会有了,要是再出了问题,“皮球”也推不出去了。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