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拧掉“三公”经费水分
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开支,需要从制度上加以细化,明确违规后的惩罚措施,并加强财政预决算的透明度,构建阳光政府,增进公众的监督权、话语权
在瑞典,每辆公车都会安装一个双按钮计程器:“公务”和“私用”。使用者在启动公车之前,必须先按下其中一个按钮,车子才能发动,由于计程器与监控卫星相连,因此使用汽车将全程受到监控。还有一些国家为公车专设加油站,这些加油站节假日休息,杜绝滥用公车。由此看来,政府公务消费节俭的方法很多,要过“紧日子”,就必须有新思路。
我国政府消费中,庞大的“三公”经费开支一直受到群众关注。客观来讲,这些年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加大贪污腐败惩处力度,“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连续3年呈现“零增长”。从“增长”到“零增长”是一个好的现象,但要想进一步挤出“三公”经费中的水分,还应该从制度上明确并加以细化。
比如,美国公车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有着非常严格、详细的内容。而我国还缺少针对公务会议经费、出国出境经费、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和数量的具体管理办法,未明确违规后的惩罚措施,这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完善。
政府过“紧日子”,不能仅限于“勒紧裤腰带”,压缩“三公”经费,还要看好“钱袋子”,打好全国财政收支这个“大算盘”。对财政收支“大算盘”精打细算,离不开对财政支出的科学管理,增加财政预决算的透明度,构建阳光政府。根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决心过“紧日子”,不仅需要细化财政预决算,还要加强透明度,让百姓能够看明白财政支出,能够对财政支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问责与质疑,能够对不合理的支出项目做到及时调整与更改。只有增进公众的监督权、话语权,才能避免走弯路,政府“过紧日子”的愿景才能化为现实。
此外,有专家提出,改革餐饮行业数量标准体系,动员全社会从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入手,过紧日子。据了解,虽然我国目前有针对保障食品安全、保证餐饮行业服务质量的法律法规,但对于菜肴的数量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等现象却没有很好的规范。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大中小份标量菜单的餐饮行业数量标准体系,这也是减少食品浪费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