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急诊医生的48小时与五年
中新社雅安芦山4月22日电 题:震区急诊医生的48小时与五年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石岩
如果不是经本人介绍,1970年出生的吴鹏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老许多。黝黑的面孔上爬满了皱纹,个头不高,胖胖的。
过去五年,作为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他共经历了三次大地震,汶川、玉树,还有眼下的雅安。每一次天灾,都在冲击这个43岁男人的心理防线。
“遇到这么多灾难,我的心已经变硬了。”
吴鹏试着用坚毅的表情去掩饰心中的脆弱,但受访时,他在话语间还会表露出些许遗憾。“人有时候确实会自相矛盾,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所说的矛盾,是指一生所热爱的急诊事业,却要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之上。
中专毕业后,吴鹏考取了成人大专、本科,学的是普外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现在工作的医院。“我觉得干急诊不一定要有非常高的学历,但一定要对这行热爱,有激情,肯吃苦。”
雅安发生地震后的13分钟,他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后,急忙飞奔至楼下,趿拉着鞋,刮了一半胡子。
等赶到急诊科时,已经有一个伤者摆在他面前,值班的护士说,伤者是地震时跳楼逃生造成的骨折。
那时候,吴鹏意识到这次地震的威力不亚于08年汶川大地震,因为震源就在雅安,他脚下的这片土地。
没过多久,他接到120指挥中心调度,在距离雅安不远的芦山县,伤者更为集中,习惯于冲锋陷阵的他,冲向了芦山。
因为路上堵车,他抵达芦山县医院后,已有100多名伤员等着救治。
一位护士说,那时候吴鹏瞪大双眼,他要在最短时间内判断病人的伤势,不能有丝毫差错。
即便有家属央求,吴鹏也要依据病情轻重选择谁先上手术台。“有家属说我不通人情,但我很清楚谁的病情更重,医者父母心,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48小时,经他分诊救治的病人至少200人以上。48小时,他没有合眼1分钟。
“这种关键时刻,我不能因自己的疏忽耽误病人的病情。”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共接了6通电话,多数是同事和病人向他求助的,但自地震发生后,他却没时间给家人打一个电话。
“我爱人是乳腺癌患者,目前正在恢复,但我没办法照顾她。”这个四川男人说着说着红了眼,“她体谅我,习惯了”。
21日下午,他收到了爱人发来的短信:“儿子和我全靠你,你保重!”
他说,那时候心里非常酸楚,43岁的他哭了。
经历过几场灾难,见证了太多的生死别离,吴鹏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觉得,不管我能活多久,做有益的事,这就是值得。”
吴鹏坚信,干急诊也会成就一番事业,绝非其他医生眼中的“搬运工”角色。然而从医20余年,有些病人没能从他手中救醒,遗憾与不幸永远无法从心中抹去。
“有个病人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吴鹏说,90年代初,一个30岁的年轻人消化道出血,做个手术就解决问题。但那时因为没有医保,他就是花不起这个钱。
“我当时跑去做他们乡政府的工作,但没人伸手帮忙,而我自己又没有太多钱帮他一把。”吴鹏说,“这个人最终放弃了手术,活活等死,留下两个1岁的娃娃。”
吴鹏说,如果是现在的条件,他一定会救助这些可怜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