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36小时回顾:秩序稳定 灾区百姓无怨言(2)
忙乱中的秩序
在县城转了一圈后,蒋林发回了最新的灾区动态:“街头有人卖方便面等食品,主要交通没有断,应该能撑到大部队到来。”
这也是向灾区挺进的人们的共同期待。
成都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民警李威佟和特警大队的战友们往灾区赶着,一路上,李威佟看到灾区群众聚集在路边、广场等空旷地带,“社会秩序平稳!”
车行至荥天路时,李威佟不由感慨生命的脆弱。当天12:40,第十三集团军一辆载有17名官兵的救灾车,因避让私家车翻下山崖坠入河中,一位军人当场牺牲,另有多人受伤。
远离灾区的人,则从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里感受着生命的无常,伤亡数字在12:41再次更新。据统计,此时雅安市的死亡人数已达到44人,受伤1000余人。
在伤员集中的芦山县人民医院,中午紧急架设的发电机正在调试中,震区电力中断,它将成为夜间抢险的重要保障。救护车呼啸着驶入医院,正在这里采访的蒋林发现,一名昏迷的伤员被抬下车,五六名医护人员立即施救。
尽管医院大楼受损严重、帐篷紧缺,但医护人员仍努力将救援变得有序。
临时搭建的救护帐篷挂出了“急诊一号棚”、“急诊二号棚”的牌子,危重病人被转运到市区或是条件更好的医院。
在蒋林看来,震后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发生在芦山县医院的急救如同“与生命赛跑”,县城的营运车辆也参与了病人的转运。
一些伤势较重的病人被送到了华西医院,截至20日下午1点,这家位于成都的老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已收治地震伤员23人,主要来自雅安、成都等地。
地震后,华西医院派出的六个小分队也在陆续赶往地震重灾区芦山、宝兴,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将有越来越多的地震伤员被送到这里,为了腾出病房让地震伤员住,该院骨科除了暂停平诊患者入院,还动员尚未手术的择期患者及病情平稳的术后患者出院。即便这样,仍有部分患者需留院观察,但他们主动住在过道里,“没有丝毫埋怨。”
芦山县医院的条件更为简陋。因为没座位,一个儿子抱着等待手术的父亲始终不放手,直到一小时后等来手术。
那些寻常百姓的故事也让救援多了一些温情,比如担心坐在地上输液的妻子被晒着,丈夫跪地双手托着纸板为她遮住阳光。
实际上,大家都在尽己所能想着办法。此时仍然能上网的人,努力发出一条条微博,雅安同城会在微博中详细列出了目前灾区的物资需求,包括彩条布、雨具、妇女用品、婴幼儿用品、帐篷、手电、电池等,并专门解释彩条布是用于未找到住宿的灾民供晚上过夜使用。
震后往往伴随降雨,在有“雨城”“天漏”之称的雅安,列出可防雨的彩条布可见灾民的理性。
雅安市政府的政务服务中心官方微博指出,天全县急需急救推车、陪伴椅、消杀药品、外伤急救药品、饮用水、干粮等物资,并列出了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磷霉素、止血敏等药品。
次日的《联合早报》注意到了这些细节,这份新加坡报纸评论称:中国官方借鉴汶川地震救援的经验,这次的救援效率和统筹水平大有提升,民间的表现也更加成熟,加上社交媒体推动信息快速传送,既有助于救援工作,也有利于安定民心。
夜色慢慢降临,整个芦山县城一片漆黑,人民医院院区的灯光记录着抢救的分分秒秒。
蒋林已经连续工作了近12个小时,他面露疲倦,但依然用温和的声音传递着一天来难得的好消息:“晚上8点之前收治的几乎所有伤员都已成功转移出去。”
此时,伤员超过5000人,重伤员600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转到了后方医院。同时,四川已有超过80家医院的医疗队伍赶到了灾区,蒋林说:“这是‘5·12’之后的一种应急准备,我们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拯救着我们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