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震灾区志愿者:我只想在更多的地方做点事

2013年04月23日 08:5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通往灾区的道路上,或搭车或步行,想方设法来到一线,为抗震救灾奉献着自己微薄却感人的力量。

  不拖救援工作后腿

  大地开始摇晃时,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的大三学生刘雪琴正坐在教室里上课。晃动结束后,刘雪琴帮着老师一起安置学生,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当学校的事情安排妥当后,空闲下来的刘雪琴发现自己突然之间没事做了。“我感到非常不习惯,于是萌发了去震中龙门乡的想法。”

  下午3点,刘雪琴提起自己远行时习惯带着的手提箱出发了。三个小时的路程,刘雪琴终于在下午6点到达龙门乡人民政府,这里是灾区暂时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从未有过大型志愿服务经历的刘雪琴并没有因为现场的混乱而手足无措,而是在这种混乱中坚持着一个原则:不拖救援工作后腿,做简单有效的工作。于是,刘雪琴联合另外两名志愿者成立了一个临时志愿者登记处,开始登记安排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并将他们分成七个小组,以便开展第二天的志愿服务工作。

  地震当晚的龙门乡人民政府前人群穿梭,而刘雪琴无疑是那里的焦点人物之一:搭建帐篷有她的身影,安排志愿者有她的声音,劝着其他人员休息后,她还和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将登记好的志愿者分组安排,一直忙到凌晨两点。

  抗灾救人是第一位

  第一次参加抗震救灾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一年吴和春25岁,在水电列车电业局保定列电基地(今保定电力修造厂)上班。“那个时候还没有志愿者一说,是单位集体安排我们过去救援的,一共在那儿待了15天。”

  之后,汶川地震他来了,并在这里待了3年,免费为灾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修理电视1000余台;玉树地震,他从四川赶到青海,住了15天,帮忙修理发电机和电视;舟曲泥石流,他从四川前往甘肃,待了13天,救出26人;彝良地震,他也从四川出发到云南,一待就是半年,直到雅安芦山发生地震。他火速赶往雅安,20日午夜就已抵达,加入抗震救灾。

  已经62岁的吴和春个子不高,头发花白了一大半,提着一个半旧的手提包,里面有修理电视机的各种工具。在龙门乡,他和其他年轻志愿者一样,搬送救灾物资、搭帐篷、安置人群……别人让他休息一会儿,他只是笑笑,依然继续手上的活。在吴和春看来,抗灾救人是第一位,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一定要去灾区帮忙

  在西南石油大学读大一的莆田小伙许犹没有想到,5年前刚刚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四川,又再次经历一场大震。“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去灾区,看能不能帮上忙。”许犹和记者是同一趟班车前往雅安,于是决定结伴而行。

  到达龙门乡后,许犹开始到处找事做,他是较早到达震中的个人志愿者之一。班上的同学得知他去了灾区,纷纷发短信要他小心。许犹的朋友显得有些无奈,“别人都从雅安往成都走,你却从成都往雅安跑。”尽管如此,给大家报过平安后,许犹开始帮忙卸载车辆运输进来的物资。记者写稿时,总是看到他在身边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待再次出现时已是汗流浃背。

  夜晚的龙门乡温度降低,黑云密布。许多志愿者住的帐篷里都没有棉被,尽管有帐篷遮风挡雨,但强劲的夜风依然透过缝隙吹在大家脸上。凌晨两点,许犹实在无法忍受寒冷,唯有走出帐篷想办法取暖。深夜的龙门乡依然车辆往来,一批又一批救灾物资从外面运进来。许犹已经没有了睡意,加入到搬运物资的行列,直到早上7点。

  22日早晨,记者要赶回芦山县城,问许犹要不要一起走,他摇了摇头:“前两天志愿者处于无序状态,今早来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带我们一起工作,我觉得有效多了,决定多留两天再说。”而此前,许犹的同学已经多次发短信催促他返回学校。

  在更多的地方做点事

  记者还采访到从北京前来的泓德中育项目人员芦山救助项目负责人公正。地震之后第二天,公正就从北京来到芦山,刚到现场就寻找芦山应急指挥部,但没有得到有关救援应急的工作安排。尽管如此,公正并没有懈怠,他对记者说,灾区要做的事很多,除了应急救援之外,还有很多协调工作和震区调研工作需要人做。所以,22日上午,他从芦山出发,前往附近的天全县仁义乡石桥村安置点,从事物资分发工作。与此同时,他还与一家专业开展饮水研究的机构协作,一起开展震区水净化工作,观察水质变化,以保证灾区民众饮水安全。

  对于有些志愿者来说,因为工作性质缘故,很难在灾区呆很长时间。比如从事通讯服务的志愿者,鉴于灾区的通讯很快就会得到恢复,他们也会过早离开。但是公正表示自己不会待太短时间,因为灾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只要你主动寻找,就会发挥一个志愿者应有的责任。”公正表示自己现在非常忙,还想在灾区更多的地方做点事,献上一份真诚的爱心。

  公正同时对记者表示,通往灾区一些地方的道路因为交通管制的原因会造成进出不便,有些地方能够进去却出不来,有些地方能够出来却进不去。公正知道,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保证生命通道畅通,作为志愿者,他能够理解。公正表示,这些困难他都会尽量去克服。“既然是自愿服务的,自己的一种选择,就应该努力去坚持。”另外,公正表示,他在灾区最深的一点体会是,灾区夜晚许多汽车穿行,志愿者身穿的服装没有反光标识,很容易被往来车辆撞到,希望志愿者能够多加小心。

  从这些志愿者身上,记者对于灾区重建家园又多了一份信心、深了一份体会。

  (图)李正海的院子位于芦山县金花路75号。地震过后,他和街坊们在院子里支起灶台,用家中仅剩的粮食为周围的乡亲们做饭,还为人们提供免费的饭菜和饮用水。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编辑:王珊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