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2小时黄金救援:信息透明成“铁律”

2013年04月23日 09: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4月22日,百年古镇——芦山双石老街空空荡荡,居民早已从损毁的房屋中撤离,一条裂缝贯穿了整条古镇老街。中新社发 陈超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72小时黄金救援:信息透明渐成救灾“铁律”

  中新社记者 周锐

  4月20日8时2分,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各方救援力量随即和时间展开赛跑。从过去72小时情况来看,此次地震信息发布较以前更为透明。从官方和灾区传出的及时全面的信息,让各界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和救援进展,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提高了社会组织的配合效率。

  当灾难不再被封锁在现场,谣言也就在不断汇聚的事实中失去了立足之地。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收拾行李去灾区”的口号不再热门,“不专业就不添乱”、“给专业救援队伍让路”成为民间的主流声音。

  和5年前汶川大地震时相比,本次地震的信息披露更为快速。震后53秒,第一条和地震相关的微博在网络上出现。1分钟后,中国地震局发布地震消息。12分钟后,地震局将地震强度由“5.9级左右“修正为“7.0”级,并在此后启动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加强对各方面救援力量的统筹协调。

  四川省政府在地震发生四小时后,就在成都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披露震情和抢险措施。过去72小时里已五度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伤亡人数、救灾进展等各方高度关注事项的最新情况。信息统一发布,确保了及时准确、渠道通畅、口径统一。国家气象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各部委也动态发布天气、电力、通讯等和救灾高度相关的信息。

  中国媒体迅速做出反应,调动四川当地和周边的记者,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发回消息。中央电视台中断正在播放的节目,开始全天候滚动报道救灾相关资讯。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将目光转向芦山,拉开直播窗口。冒着滚石冲向灾区最前面的人中,有部队官兵、医护人员,也有新闻记者。

  除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式的报道,互动性更强的新媒体平台成为此次救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20日上午,正当众人为难以联系震中芦山着急的时候,中新社四川分社记者刘忠俊11点26分在由芦山县城前往龙门重灾区途中通过微信将现场图片发上了网。灾区民众、一线救援人员发出的一条条微博、微信在网络上被大量关注。“不要忽略宝兴”、“我们亟需药品和帐篷”等一些反映灾害情况的个人话语迅速成为公共议题。

  各类信息不受阻碍地不断传出,让相关机构得以各展所长,在网络上搭建起寻人、救援、捐助、防震知识普及、辟谣等多个综合平台,通过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而事实的不断汇聚,也大大压缩了传谣、炒作等不良行为的生存空间。

  除了提升救援效率,信息透明带来的另一个显著效果就是信任的积累。地震伤亡数字、受灾人口等信息滚动更新、及时发布,减少了公众的猜疑,网络上质疑的声音明显变少。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况下,不再为“入场”烦恼的媒体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呈现救灾一线情况,减少煽情,更多发出理性声音。而在透明的信息环境中,社会各界对灾区现场情况的了解和对专业救援人士的信任也日趋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救灾不一定去现场”。

  “给生命让出通道”、“不要不停地向灾区拨打电话”等“行为准则”在网络自发传递,政府、社会及民众之间的互动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目前,“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救援人员都会继续和时间赛跑。而通过这一次事件的检验,“信息透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进一步深入人心,未来有望逐渐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应对灾害事件和突发情况的“铁律”。(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