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红会地震救援工作引争议:专家赞扬 网友不买账(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4月23日 14:3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除了看,还应该改进的……

  “现在许多社会组织仍然比衙门还衙门”

  然而,公众更愿意放大的似乎永远只会是那些失误或者错误。20日,红会官方微博称,总会工作组正赶赴雅安灾区“考察”,遭网友痛批;21日,红会志愿者微博怒斥有红会领导大搞“面子工程”,撇下志愿者赶去接受采访;22日,媒体在重灾区宝兴县拍摄的摆出“架式”号召募捐的当地红会工作人员,被网友斥为“要饭的”……目前红会面对的,和深圳募捐时人们故意绕开、空空荡荡的捐款箱一样,仍然是尴尬。

  七分做三分说,李海清坦言,改变形象要从改变语言开始,“当今时代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他举例说,地震后红会发微博称派工作组“考察”灾情,这就是官腔,冷冰冰的,还没有放下身段;给灾民分发物品的照片,摆拍痕迹明显,很容易引起反感。“说到语言塑造形象,《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就很典型。从微博上大家感觉是在替人民说话,转变了对党报‘高高在上’的认识。红会微博官腔很重,不互动,能回复也不回复,这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看来,红会这一系列说辞和行动,只能用“在一个坑里连着摔跟头的人”来形容。“救灾实际上是一次机会。如果红会能够抓住时机,不管是保证救援物资到位还是在一线救人救命,做出点让公众振奋的事情来,都能挽回影响,重塑公信力。”

  王旭明略带激动地说:“能够提出决策、制定决策、有决定权的人必须提高工作水平,要具备判断、处理公共事务的基本能力。其实,愚蠢、缺乏能力都只是表面现象,造成这种情况不断出现的深层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类似的包括红会、文联、作协等等群众组织,从思维方式到行为习惯上,行政化色彩太浓厚了,甚至比衙门还衙门。”王旭明认为,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群众组织的去行政化“应该而且必须”立即要提到日程上来。

  除了改,还应该坚持的……

  “慢慢重拾人心,做得久了大家就会知道了”

  “不捐500万就不能进入灾区”、“红会人员买一万多元药品要求开五万元发票”、“红会人员戴浪琴表”……除了被各种失误“缠身”,此起彼伏的谣言更令红会的境况雪上加霜。一开始打算“专心救灾不去管”的红会,终于还是选择面对,通过第三方独立监督机构——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官方微博,澄清每一条谣言,改正每一个错误。

  和总会评论中连绵不绝的“滚”不同,监督委员会的微博下方开始出现了理智而富于建设性的声音,这难能可贵的转变或许源自对民众意见的快速反应——网友@阿JujubeMilk抱怨“红十字总会就会删评论!”监督委员会立刻要求总会停止删除评论。对于志愿者反映红会领导搞“面子工程”,监督委员会也已回复确认是红会干部照片,将认真组织调查。而在媒体曝光宝兴县红会人员募捐行为1小时36分钟后,监督委员会称,“在灾区设立募捐箱行为欠妥,社监会已要求红总会致电宝兴县红会,马上予以纠正。”

  此举的确奏效,@打奥特曼de小怪兽寄语,“可喜地看到你们在微博上听取意见,受理投诉,批驳谣言,澄清真相……这是你们迈出的正确一步,但还只是一步,重塑形象是长期过程,善自珍重,加倍努力吧!”@大咖称,“现在在极力挽回失去的民心,但曾经因为腐败和管理不善留下的后遗症还遍布每一个县、市。希望从基层开始抓起,相信只要把每一条小溪流管理妥当,那么最终汇成的也必将干净透明。”

  “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影响到了声誉,但如果我捐钱,还是会捐给他们。”李海清说,“红会出了很多钱,但大家都不关注,只关注好几天募捐不到钱的个案。红会下面有很多基金会,但不管哪个出了问题,大家都不去细细分辨,而是全都归结到红会身上,也有一定的怨气在里面。”他表示,信任的重建是非常困难的,“十年内大家对红会的态度不会有很大的转变。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慢慢重拾人心,同时不要再出负面消息。”

  “人家不信任,就更要加倍努力,做得久了大家就会知道了。”刘佑平也认为,在重塑信任上没有捷径可走。“过去红会按照一个官僚机构运作,在与老百姓的沟通上确实做得少了一些。现在,我们的政府都要做服务型政府,更何况公益慈善组织呢?你做了什么事情,钱用到哪里去了,效果如何,要让捐赠人放心。据我所知,红会正在建立和完善他们的信息系统,已经做了大半年了。这个系统建成之后,应该可以提高红会的透明度,我认为他们以后会有比较大的改观。”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