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震滑坡区“清道夫”:和死神相伴 盼平安回家

2013年04月24日 10:14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地震滑坡区“清道夫”:和死神相伴盼平安回家

  前后都是滑坡区,滚落的山石将路边的护栏破坏得千疮百孔,50岁的朱晓明将铲车停在两片滑坡区的中间,朱晓明说:“上面的植被没有被破坏,这是安全的地方。”可能是觉得表述不够准确,朱晓明又加了一句:相对安全一点。

  在芦山地震之初,看护落石的瞭望哨赢得了全中国的尊重。昨天,记者在宝兴与灵关的山间公路上,遇见了比瞭望员更危险,也更值得尊重的人。他们立在危岩之下,每一个工作日,他们都是在行人车辆不愿意多停留一秒的滑坡区度过。朱晓明就是其中的一员。

  骄傲,来自危险

  在宝兴到灵关之间执行公路维护工作的是四川路桥集团。需要提及的是,在灵关到芦山之间执行同样任务的,是13集团军工兵团和武警水电部队。和军人承担相同的重任,路桥集团很多工作人员觉得这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和朱晓明一起站在铲车边,抬头望着宛如锅盖一般悬在头顶的山崖,记者能够了解这份骄傲的由来,而更直观的感受是,这份骄傲的沉重。

  4月20日地震当天下午,朱晓明和他所在的第一分公司的同事,赶到了宝兴县境内的山间公路。赶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驾驶着铲车开始清理山体滑坡下来的岩石,随后是守在滑坡区。观察滑坡区有无新的危险情况,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而一旦出现滑坡,他要驾驶铲车投入抢修。

  被砸瘪的车厢顶

  朱晓明值守的滑坡区,在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发生了三起大规模的滑坡,小滑坡有多少,朱晓明说自己没数过。

  “危险,家里人知道我开铲车,但是不知道这么危险,我从来没和他们说过,怕他们担心。其实,我们有时候挺羡慕瞭望员的,为了观察方便,他们一般距离的会比较远,而不是像我们,就在滑坡区里工作。”朱晓明说。

  在20多年的时间里,朱晓明遇到过的危险也已经数不清,记得最严重的是在汶川地震后,他驾驶的铲车车顶,被一块20几公分的石头砸中。他说:“再大一点,估计就砸穿了!”

  经历过危险,朱晓明总结出了滑坡之前的征兆。“一般都是先掉几个小石子,然后上面的山岩上会起灰尘。但是很多时候,做判断更多靠的是经验和感觉。”

  当沙石轰隆巨响着奔腾而下,搅起漫天烟尘的时候,难道不恐惧吗?朱晓明说:“怎么能不怕?”20日地震当天,一位司机在驾车从灵关到芦山县的路上,遭遇滑坡。这位事后看起来无比幸运的司机,正处在两片滑坡区的中间。当被救援出来后,人们发现这位司机反应迟钝、木讷无比。至今,那辆蓝色的小轿车,还停在山间公路上。站在这辆车边,望着前后的滑坡区,以及一侧深达几十米的河谷,记者能够体会那一刻的惊心动魄,更能够理解,在这里丧失勇气,再正常不过。

  希望平安

  但朱晓明说,最危险的并非仅仅站在危岩下观察。而是在滑坡后的陡峭山坡上,驾驶车辆清理沙石。在清理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坍塌区的情况,以免施工不当造成新的滑坡。不过朱晓明说,他还不是最危险的,那些开抓钩机的司机才更危险。“他们经常需要在陡峭的斜坡上工作,因为他们的车辆速度慢,危险要比我们大得多。”

  6月份,朱晓明18岁的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他说:“没办法,工作就是这样了。希望女儿到时候能考个好成绩,也希望能平平安安的结束工作,早点回到家里。”

  沈阳晚报主任记者高寒冰

  摄影记者 孙海电自四川芦山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