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全面调查灾区健康风险 垃圾场厕所亟待改善
4月24日,四川芦山县城,一排移动厕所整齐地竖立在一条街上,提供给灾区使用。芦山地震发生以后,民众上厕所一度成为问题,各方连夜将移动厕所成批运往灾区。中新社发 张浪 摄
中新社芦山4月25日电 题:记者调查:灾区健康风险全景扫描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徐杨祎
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后,灾区民众健康状况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此,中新社记者走访芦山县城及各乡镇采访了政府官员、村民及卫生专家,从饮水卫生等五个方面对这里存在的健康风险及应对梳理如下:
饮水卫生:山泉之水存在隐患
震后,芦山自来水系统遭破坏,城乡水井井壁坍塌给民众的饮水带来不少麻烦。就记者这几日的见闻,一些民众因饮用非正常渠道的水源,为自身健康增添不少风险。
如记者随疾控人员走访龙门乡时,发现当地有村民因从水沟里取水喝而发生腹泻。这些水源用专家的术语来讲为“感观不好”,鉴于此,当地加强了水质监测,重点监测水里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等物质的含量。
芦山县城的自来水供应目前已经恢复。在芦山疾控中心,大量泡腾消毒片存放在中心一层大厅等待分配到各区县。在场的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希望通过媒体呼吁民众不喝生水,就算经过消毒,也一定要将水煮开才能喝。
食品安全:临时饭点多而难管
25日临近午时,芦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鲜朝焕在县医院临时办公点对记者说,今天对县城20多个餐饮地点的巡查中,队员们制止了一些居民吃变质肉的行为。
随时气温升高,肉类食品变质速度加快,而在断电不能使用冰箱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
据记者观察,芦山几乎所有餐馆均关门歇业,同时,各方支援力量在县城内体育馆、医院、学校等地搭起不下50个餐饮服务点,实难统一监管,虽然官方持续巡查,也不免有安全死角。
鲜朝焕说,在震后条件下,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可称为转至“应急服务”,他们将全力在各个餐饮点、安置点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降低防病从口入的风险。
环境条件:垃圾场厕所亟待改善
震后,中新社记者跟随绵阳疾控中心技术员罗磊来到了芦山龙门乡青龙场垃圾场。乡里所有垃圾统一集中在这里,苍蝇数量难以计数,臭味难挡。
身穿全套隔离装备的罗磊用了近1小时,消耗70多升消毒水才将整个垃圾场清理完。罗磊说,全乡的苍蝇都是因此而起,而垃圾场附近的村民健康是他们重点关注对象。
记者注意到,地震救援工作开始后不久,就有专门人员负责清理垃圾,在县城、在宝盛乡,石棉民兵、成都军区炮兵团的官兵以及志愿者,他们手持扫帚或消除设备,纷纷参与到垃圾清理及消毒行动中。就在今天记者写稿时,芦山县城全县消毒行动展开,大型消毒车辆从县城主干道驶过。
与此同时,震后许多机构或民房都已成为危房,如厕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灾区民众。所幸,眼下各方救援力量都注意到这一情况,不断有流动厕所进入灾区。
传染病防控:疾病筛查不容忽视
实际上,上述几项卫生状况与灾后传染病防治密切相关,如果水源、食品、环境等条件得到持续改善,也会为传染病防治添砖加瓦。
单纯就疾病预防而言,记者走访灾区各地卫生院时看到,乡镇一级疾控人员匮乏,疾病筛查工作基本依靠外来救援力量,缺乏精确的疾病监控。对此,应加派人手进行疾病筛查,同时也需培养村民自觉性,一旦身体不舒服应该早诊早治。
从目前状况来看,疾控工作基本有序,各方力量认领各自一摊,不过,协调仍需加强。
心理卫生:抚慰过程长期持续
大灾后出现异常的心理反应在所难免,此时,加强心理干预对于灾区民众渡过难关有相当的意义。目前,心理“救援队”已深入灾区的双石、宝盛、龙门等乡镇。
记者注意到,灾区心理咨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芦山医院附近设点的成都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雪飞说,平均每天到这里心理咨询量的人数上百。
当前,心理抚慰的重点已由最初的急性应激心理障碍处置开始转变,需看到,长期的心理疏导和抚慰也是灾区民众所需要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