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科学家禽流感病毒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13年05月06日 10:2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科技人员日前在H7N9病毒溯源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跨种间传播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两项重要成果,分别于5月1日和5月3日由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和《科学》在线发表。

  《柳叶刀》:H7N9病毒追根溯源

  《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对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溯源方面的研究结果。准确判断病毒来源,对切断病毒重配与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病毒扩散、预判禽流感病毒暴发的潜在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发现,造成这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配病毒,主要由4个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的表面抗原血凝素(HA)基因很可能来源于我国长江三角地区鸭群中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而这种病毒很有可能是由在东亚迁徙线路上的候鸟传入的。另一个表面抗原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最可能来源是经过我国的迁徙候鸟,而鸭群很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宿主将野鸟的病毒传入家禽。从HA和NA基因进入我国鸭群的时间来看,HA基因要早于NA基因。

  另外6个内部基因片段来源于在我国家禽中(主要是鸡群)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6个基因片段并非单一来源,其中非结构蛋白基因(NS)更可能来源于江苏周边的鸡群,而其他5个片段来源于上海、浙江附近的鸡群。造成6个内部基因片段多样性的原因很可能与家禽的运输有关。

  同时,病毒基因的系统演化和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表明,这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至少有2个不同的分支,它们在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达菲”耐药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表征。

  《科学》:首次在分子水平解析H5N1如何获得哺乳动物间的空气传播能力

  流行性感冒病毒一般可分为三种:甲(A)型、乙(B)型和丙(C)型。其中B型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禽流感则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那么,禽流感病毒是如何跨种传播的呢?《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科研团队在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在分子水平对重要氨基酸突变能够导致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获得空气传播能力这一重要现象进行解析,是禽流感跨种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科学家们研究了H5N1病毒野生型和突变型HA蛋白,发现野生型HA只结合禽源受体,而突变型HA不仅具有了结合人源受体的能力,还保留了对禽源受体的结合能力,只是亲和力有所下降。这表明突变型H5N1病毒有可能感染哺乳动物的上呼吸道,并侵染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感染。

  之后,科学家们利用晶体学方法解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野生型和突变型HA蛋白分别与禽源和人源受体类似物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突变型HA与人、禽受体结合的特点以及结构基础,发现关键的Q226L氨基酸突变决定了受体结合特性转换,并进一步阐明了这种转换机制;同时证明了该突变型HA的其他三个氨基酸突变也对病毒获得空气传播能力起重要作用。

  (本报北京5月5日电 本报记者 齐 芳)

【编辑:李金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