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将执行今年首个实验性应用航次
6月5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船从青岛中苑码头起航,前往江苏江阴接运“蛟龙号”,计划于6月10日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执行今年首个实验性应用航次,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科考研究,这也是中国载人深潜由试验阶段向应用阶段的转型。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载人潜水器,经过10年研制和试验。几年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相继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海试。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实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实现了中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本次实验性应用航次共分3个航段。第一航段从青岛起航,在江阴搭载“蛟龙号”后开赴南海,在特定海域开展定位系统的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后返航厦门。第二航段预计7月中旬于厦门起航,主要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进行海底视像剖面调查和取样。第三航段计划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区开展近底测量和取样,结束后返航,历时约110天。
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以前的航次研究重心是最大限度地检测“蛟龙号”的性能,而此次将相对更注重对科技的实际应用和转化,“蛟龙号”将从今年起开始执行为期3年至4年的试验性应用阶段,该航次也可以视为中国载人深潜由试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的转型之旅。(记者李紫恒 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