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安全引关注 中美网络议题攻守微妙变化

2013年06月14日 05:4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强,令全世界为之惊心。

  12日,“监听门”泄密者斯诺登在香港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披露了美国政府多年来针对中国网络的大规模入侵活动,更让“监听门”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了一个微妙的角色。

  这场“监听门”风波将如何发展?泄密者斯诺登将面临怎样的命运?面对身在香港的斯诺登,中国政府将如何抉择?这场风波对中美“网络战”会有何影响?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请他为我们一一解读。

  网络安全为何成为中美当前焦点议题?斯诺登面临怎样的命运?

  中美网络议题攻守微妙变化

  斯诺登的命运

  有部分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中

  随着“监听门”风波愈演愈烈,斯诺登的命运也愈发引人关注。

  金灿荣说,虽然俄罗斯已经表态可以考虑为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但如果把他交给俄罗斯,就会得罪美国人。交给冰岛会是更好的选择。”

  斯诺登本人在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曾提及,万一自己受到政治迫害,有意到“最接近自己价值观的国家冰岛”寻求庇护。(冰岛是无保留支持互联网绝对自由的国家之一,编者注。)

  至于美国是否会对斯诺登提起诉讼,又会以何种罪名来起诉,金灿荣认为现在言之尚早,“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斯诺登肯定不会像他的老前辈埃尔斯伯格那么幸运。”

  1971年,埃尔斯伯格向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曝光了越南战争机密文件,披露了美国介入越战的始末以及政府如何围绕越战事务误导公众。当时他成功获得最高法院的支持,从而避免了美国政府的起诉。

  “现在美国的国内气氛与越战时期已完全不同,”金灿荣说,“‘9·11’事件后,美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更趋保守,将国土安全放在了个人隐私之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美国政府官员和议员已经对外表态,认定他犯了‘叛国罪’,这对斯诺登来说是比较不利的。”

  有媒体分析指出,斯诺登作为美国政府情报机构的私人承包商雇员,由于他已经违反了合同承诺,至少会面临其雇用公司提出的民事诉讼,此外,美国政府还可能以通敌罪来起诉他。

  中美博弈网络安全

  “监听门”可成中国底牌

  对于“棱镜”项目曝光对中美网络安全议题的影响,金灿荣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很有利的。”

  金灿荣说,这一两年来,美国不断以受害者姿态指责中国黑客入侵,中国政府一直予以否认,并且强调中国才是网络攻击的最大受害者,并且大部分攻击的IP地址来自美国。很多人猜测,美国的这种无理指责实质上是为自己的网络战打掩护。斯诺登的揭秘证实了这种猜测。

  金灿荣说,斯诺登曝光美国入侵中国网络,会使美国在与中国就网络安全谈判时的地位明显下降。

  “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是从美国人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张有利的牌。”金灿荣说。不过,他认为中国并不会有意去打张牌,“但如果美国再要拿网络安全说事,这张牌可以成为中国最有力的回击。”

  有专家认为,在现阶段,网络安全问题已超越台湾问题、经贸问题、汇率问题等,成为当前中美关系中最胶着的矛盾。对此,金灿荣并不完全认同。

  “中美之间的网络安全问题根本就是美国人为制造出来的。”金灿荣说。

  他说,在中美关系中,美国本来有四张牌——军事牌、贸易牌、台湾牌和人权牌。“但如今,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这四张牌都逐渐失灵了,”金灿荣说,“中国海军冲破美国的岛链封锁后,美国的军事威慑已经失效;贸易制裁中国,反过来更受伤的是美国,因此贸易牌也没用了;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台湾牌也不灵了;至于人权牌,现在美国人自己都觉得无聊了。这四张牌都失灵之后,美国才又制造了这张所谓的网络安全牌。”

  金灿荣说,中国政府完全不必把美国的这招当回事,在斯诺登曝光美国对中国网络的入侵之后,中国更是底牌在手,完全可以坦然应对。

  “棱镜”背后的冷思考

  在沸沸扬扬的“棱镜”事件背后,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思考。

  思考之一,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如何平衡?

  在白宫看来,情报监视是为了防范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更何况该项目还受到司法、立法、行政三个分支的监督,是“完全正当”的做法。照此逻辑,斯诺登的泄密行为会为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重大损失。

  不过在一些媒体和民众眼中,政府大规模监视私人通讯未免有“滥权”之嫌。尤其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监视,赋予有关部门更多的侦查和搜查权。虽然奥巴马日前安慰国民:“没人在监听你的电话”,相关部门“分寸拿捏得很好”,但谁又能够确定,国家安全局的网络监管就会对美国公民网开一面?

  应该说,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一定的监管无可厚非,然而“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如何界定,又如何实施,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二,面对发展并不平衡的网络世界,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棱镜”事件之所以触目惊心,不仅因为涉及美国国民,也因为其他国家被卷入其中。

  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控制着互联网的大部分域名根服务器,拥有一大批互联网跨国公司。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优势甚至高于现实世界。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早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要保持互联网的“公益性”,防止其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恐怕不能依靠美国一国的“自觉自愿”。

  各国除了应自建网络产业,竖起严密防线,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来自网络的威胁。比如通过联合国这一主渠道,推动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权力的滥用,让世界各国的民众在安全的环境下共享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据新华社

  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是从美国人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张有利的牌。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