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债务持续膨胀 专家测算总额恐逾20万亿
地方政府性债务持续膨胀引发各界担忧,而意在“把脉”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已箭在弦上。16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中国地方政府评级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布地方政府主体评级方法和模型。
“未来,地方政府一定要自主发债,发债就需要评级,而评级就需要第三方机构。”业内人士称,探索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并通过科学的评级模型来判断债务风险,既有必要也非常紧迫。
现实
大量隐性债务带来风险隐患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回答。
由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制约,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尚不允许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因此,在由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很小的情况下,我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模式是通过政府成立的各种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借款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债或项目债。而这些地方政府负有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被统称为政府性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平台类债务往往隐性且潜藏风险。根据人民银行专项统计,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总额约为9.76万亿元。中债资信指出,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对于缓解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局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运作不够规范,存在着一些政府融资平台资产随意划拨、违规担保、出资不实等情况;有的地方政府利用多个融资平台或依赖土地财政的方式过度举债,且并未纳入债务预算管理,大规模的隐性债务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过度膨胀。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的成本很高,其债券利率远高于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对本就有限的财政资金形成更大的压力。
根据国家审计署此前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 .7万亿。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据审计署官员透露,中国各级政府的总负债应该在15万亿元到18万亿元人民币之间。地方政府债 务 的 风 险 已 经 引 发 了 高 层 的 重视,今年7月底,审计署已经按照国务院要求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再次进行审计,审计范围更广,审计项目也更细。
截至目前,本轮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还未出炉。不过,一些业内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估算。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在16日举行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研讨会上发言时指出,此前他曾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做过中国整体债务的测算,2012年,在中央“保增长”政策导向之下,新一轮的信贷扩张开启,金融机构杠杆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性债务估计将较过去又进一步上升。他估计,若将 银 行 表 内 信 贷 对 融 资 平 台 的 融资、银行作为通道对融资平台的融资以及地方政府之间B T代建等方面所形成的债务加在一起,债务规模会显著超出2010年的水平,恐怕已突破20万亿元。
中债资信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主体信用评级方法》指出,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深化的阶段,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很大,预计每年投资额保持在4万亿元到5万亿元,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无法满足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预计未来地 方 政 府 仍 将 保 持 很 大 的 债 务 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