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将突出四大制度创新
引言
会场里早早架起一排排记者的“长枪短炮”,不但座无虚席,想找个站的位置都很困难——如此“火爆”的场面出现在昨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的现场,来自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委办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出席,详解自贸区的有关情况。
在昨天举行的自贸区情况说明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指出,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自贸区建设将主要突出四大制度创新,包括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以及综合监管制度。
戴海波表示,在投资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将围绕加快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在自贸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的指导下,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已经制定完成,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在自贸试验区内试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登记制、年度报告公示制等登记制度。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
第二大制度创新是指贸易监管制度。围绕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的目标,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促进自贸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围绕在全球竞争中加快总部集聚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目标,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围绕推动航运中心功能和物流效率提升的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
第三是金融制度创新。围绕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造条件,重点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四是综合监管制度。围绕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的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在自贸试验区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综合执法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建立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协助机制以及综合评估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此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是试点重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将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实施23条开放措施,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同时,将实施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等涉及功能拓展的10多项试点任务。目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若干措施以及功能拓展的试点任务,已与国家相关部委进行了衔接,并明确了政策落地的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记者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