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珠算申遗:被只剩下文化遗产的空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31日宣布,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将于年底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包括中国珠算在内的31个项目备选列入“非遗”目录。(11月3日《广州日报》)
评判
不必过分拔高意义
不可否认,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珠算备选世界“非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出现,珠算对于多数人的作用顶多只是了解一些益智益脑,沉迷其中则会误入歧途。
珠算,其实就是“用珠子运算”的意思,是一种计算方法。小的时候我们用来进行珠算的工具是算盘,现在算盘在市场上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技术出现的最大益处,是大大缩短了现代人在计算方面所要花费的训练时间,它基本不需要学习,看得懂加减乘除符号就能搞明白算对题目。这样就节省了人们大量的精力,从而让我们有时间去研究其他问题。但是,珠算等古老的计算技术则不一样,这些技术的掌握,都需要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口诀,去练习,离不开“熟能生巧”四个字。现代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使很多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珠算的计算优势已经在现代社会逐渐丧失。有了计算器还要硬着头皮去推珠算,无异于让现代人再把辫子留起来。
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很多东西必然会被慢慢淘汰掉,运气不好的会销声匿迹,运气不错的则进了博物馆。珠算备选世界“非遗”,总的说还是一件值得庆幸之事,但其意义还是仅限于不让其销声匿迹,而是让大家有机会让我们这些后人在博物馆里体验为宜。
盛会
提醒
别助长自恋情绪
从文化发展上看,申遗能给珠算新的生命力吗?我们必须承认珠算的伟大,它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中发挥的作用难以估量。给它以必要的尊崇,是我们的职责;历史博物馆中有它的位置,是我们的义务。但是,我们还得必须承认一点,今天珠算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运算要求了。从谋利者的角度看,申遗能靠珠算带动珠算经济吗?11月3日的沈阳晚报有这样一个细节很值得推敲:“今年(2013年)上半年,沈阳仍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珠算定级考试,其中多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目前,沈阳高校本科的财会专业已经取消了珠算这门课程,但部分职高的财会专业仍将其保留。”如果珠算申遗成功,有人借此提高珠算的地位,那珠算考级、中小学乃至大中专院校的珠算课说不定会兴盛起来,随之带动的珠算经济好像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当然,珠算心算对青少年运算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这可以作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只是,考级和进入课堂就显得很没有必要了。珠算能力的级别,与围棋的段级相比,没有可比性,与电算化考级又没有交集,真要来个强制性的全国珠算过级考试,这可真够滑稽的。进入课堂的话,做选修课可以,每周来一节,再多就不合适了。这样看,如果我们理性的话,申遗带动的经济效益不应太大。
据联合国备选名单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这话,如果是我们自己说的,那我们就太不谦虚了;如果是别人说的,那有可能是恭维和客套,我们也不必当真。就像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看看就可以了,不必太留恋,也不必太自恋。所以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珠算申遗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就怕真申请成功了,助长我们的自恋情绪,总想着“我们也阔过”,会束缚了手脚的。
姜伯静
忧虑
只剩下文化遗产的空壳
中国珠算当然是一种文化遗产,然而中国珠算在今天的命运却有些悲催。作为一种计算工具,珠算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随之产生了珠算文化。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出现,珠算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取代。使用算盘的人越来越少,会珠算的人越来越少。过去,珠算是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可现在,不少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已经不再教授珠算的内容了。如果说过去算盘打得好,还算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现在你用算盘算账,人家可能会笑话你老古董。现在的珠算,除了某些培训机构借珠心算之名开发智力,还有我们的珠心算选手在国际大赛上表演一下,实在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没人用,没人会用,这是中国珠算面临的尴尬境地。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这当然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中国珠算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只是沉浸于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那除了自我欣赏之外,中国珠算离消亡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加上珠算,我国将拥有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世界前茅。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是缺乏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遗产,我们的保护更多的是一种拯救,使其不至于迅速消亡。而反观这次入选的韩国泡菜、日本和食等,我们会发现其历史文化尽管不深厚,但却都是当下仍在传承,仍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这其实也为我们以后申请世界“非遗”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我们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一定就是“死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当下很鲜活,很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而这样的文化遗产,我们同样很多很多。
徐刚
延伸
请勿坠入商品误区
与珠算申遗的同时,还有个新闻也很好玩:扬州三把刀天下闻名,同时也是省级“非遗”项目。目前,扬州修脚正单独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关于“中国式申遗”,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遗产,正如《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指出的,世界遗产地的利用必须确保生态或文化的可持续性,确保利用不会对遗产地的杰出价值、完整性或真实性产生有害影响。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这种本意已被“中国式申遗”扭曲了,申遗成功后,进行野蛮开发,景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以致第28届世遗大会对苏州园林、武当山、三江并流等亮了“黄牌”,申遗不但未能起到积极的文化保护作用,反成了“合法破坏的保护伞”,实在匪夷所思。还有,申遗成功后门票大涨,比如张家界、西递宏村、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等成为世界遗产后,景区门票一路攀升。世界遗产成了地方政府的商品,成了吞噬老百姓血汗钱的一个堂皇借口,这样的舍本逐末的庸俗化申遗,还有什么文化意义和积极意义呢?
就说今天的扬州申遗,如果修脚项目挂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修脚价格肯定会大涨,更多老百姓都修不起脚,反而加剧了修脚行业和人民大众的距离。不利于文化传承。
不妨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提升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爱戴。政府加大管控力度,通过政府监管、法治约束、遏制商业开发等手段,让世界遗产、非物质遗产,得到科学、有序和规范的保护。遏制住舍本逐末的申遗。
雷振岳
-三言两语
●为了申遗,我们每年要花多少钱呢?
——韩红君
●值得叫好,珠算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方萌萌
●中国历史几千年,随随便便拿出点什么,都可以称得上文化。
——杜连鹏
●珠算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可谓实至名归。
——王允
●申遗,无法给珠算新的生命力。
——谢英明
●在世界上,申遗早已经退潮了,我们何必孜孜以求呢?认真保护才是真格的。
——刘江恒
●珠算普及教育要提上日程。
——李义为
●申遗不是保护遗产的唯一途径,面对文化遗产,请让我们多一些敬畏感、敬仰感吧。
——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