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部署中国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专家表示,会议通过的《决定》是新时期指导中国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全会周二在北京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就任一周年之际,就全面深入推进中国改革交出的答卷,被外媒称作执政党为人民“端上的牛肉”。会议通过的决定囊括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点以及系统部署等多方面内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决定实质上是一个总体设计,对2020年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改革的六大任务。最重要的是,在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的历史转型时期,对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公报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专家表示,这一表述是新提法,鲜明地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迟福林说,“把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在过去的文件中没有看到和听说过的,这就更加坚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也更加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教授燕继荣认为,之前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太强,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本次全会文件透露出的新动向表明中国政府将调整自身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他说,“总的原则是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进程,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政府慢慢地要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式,这是基本思想。”
此外,本次会议公报还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燕继荣教授表示,原来政府更多强调管理,现在更强调治理这个新概念,是在中央文件里正式强调治理的核心价值。“原来强调加强管理的能力,是讲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往往一说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就是加强政府的监管、管控,但现在强调是加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按照学术界的讨论,治理的概念实际上包含共管、共治的含义。就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来管理社会,是共管共治的概念,实际上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合作,共管共治。”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有所涉及。公报说,中国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查权。燕继荣教授说表示,“现在等于重新确认这样一个原则,特别是提到要保障基本人权,依法行政、依法施政,这些都很重要。这些总的目的是强调法治的权威性,它来自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威,也来自司法机构独立判案的这种权威性。
除了上述内容,全会通过的决定还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规划了未来中国改革的重点内容。 (记者 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