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在即 明年将寻求多目标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在即,专家预测
明年经济政策将寻求多目标平衡
或继续积极财政政策与中性货币政策组合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在即,近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预测,明年宏观政策将继续积极财政政策与以中性为主要特征的稳健货币政策组合。明年经济政策将寻求多目标平衡,同时追求“调结构”“稳增长”与“促改革”三大目标。
经济学家认为,追求多目标平衡,需要一方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向社会释放推进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号,为市场的自我调节留足必要空间;另一方面,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奠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坚实基础。
“当前经济整体探底回稳,同时此前几轮调控的效果让新一届政府认识到,保持政策稳定比加强调控力度更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基于这样的认识,预计明年宏观调控政策还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的格局,但是具体的侧重点不排除微调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经济学家认为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政策基调。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2014年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会议明确,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说,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高速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采取了“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这是非常正确的,2014年要继续推行这样的宏观政策取向。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这是非常必要的。央视财经评论员苏培科也说,2014年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年,“调结构”、“稳增长”与“促改革”并行, “稳”是“稳中有为”、“稳中求进”,要与“调结构”相辅相成,在市场力量前进,刺激经济内生动力,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平衡中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着眼于调整结构,为未来经济增长培育后劲的宏观经济政策,可概括为“宏观稳定,微观搞活”。这种政策转变的核心是,从关注需求管理转向关注供给机制的培育,转向关注激励、效率、竞争、生产率以及资本形成等这些有利于提高潜在产出的因素。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是一套放松管制的政策体系和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安排。它旨在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税负、降低融资成本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通过解除各种刚性的体制机制约束,提高要素市场效率,借以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寻求多目标平衡,就为2014 年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宏观政策层面,仍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侧重点要向供给侧管理倾斜。“201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注重短期和中长期效果的结合,既要稳增长,又要兼顾培育未来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优化投资方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更为稳健和均衡的增长。”中国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说。他具体给出四条建议: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保持财政赤字率基本稳定,优化债务结构;用好增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有效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王毅认为重点也是四条,包括: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促进同业业务证券化,规范同业业务发展;提高银行业竞争水平,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对以规避宏观审慎政策为目的的变相贷款业务进行规范,推动“影子银行”阳光化。
在产业政策方面,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将被重点考虑。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正确认识矛盾是解决矛盾的起点,那么什么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我认为是生产过剩,所以改革和结构调整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否则难以见到成效。”李扬也表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有效解决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不过解决过剩问题将和推进改革结合起来。国家发改委综合司人士表示,2014年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完善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体制机制。李扬则说,解决产能过剩的政策工具,应通过改革,主要从供给方寻找。必须摒弃以创造新的投资需求来消弭过剩产能的传统做法,应通过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来最终抑制我国产能的盲目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预测,2014年中国将全面推进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国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财税改革方面,国家、地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将继续开展,以加强对投资主体的监控,同时研究中央、地方支出划分比例,资源税改革以及消费税征税范围也将扩大;在金融改革方面,民资银行设立门槛将降低,国家将新设立一批政策性金融机构,储蓄保险建设将加快,汇率浮动比率将加大,自贸区试点将加快;在国企改革方面,国资委定位将逐步转变,从原先管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全表到只管所有者权益一部分,国资委的工作将专注于资本增值;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简政放权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在价格改革方面,公共产品价格改革范围将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