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财政货币政策延续松紧搭配 宏观调控重结构优化

2013年12月15日 11:3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实施“一积极一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当前为何要延续积极稳健的宏观政策基调?不变的基调下明年调控政策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财政货币政策延续“一松一紧”搭配

  2011年起,我国告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转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财政政策相对扩张、货币政策相对中性的政策组合拳一直延续至今。

  “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之所以四年不变,与这几年类似的经济形势有关。”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且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实行一松一紧的调控政策,既有利于防范前几年积累的流动性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也能更好突出结构导向,增加有效供给。

  “名称的延续并不意味着政策是不变的。”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宏观调控思路也会有新变化。当前存在的通胀压力和以地方债风险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会成为拖住货币政策手脚的两大矛盾,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还需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

  “明年宏观调控基调不变,整体看会更注重推进改革和结构优化。如果经济受到较大外在冲击,政策将不会不顾‘后遗症’来刺激短期需求。”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

  财政政策:调整支出结构 扩大减税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高培勇说,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变化,应关注三个因素,赤字规模、减税和增支力度。“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减少政府干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减税规模,明年财政政策应向减税倾斜,加快营改增改革进程。”

  “明年财政政策应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从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角度考虑,财政政策要特别注意服务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减少行政审批。”贾康说,当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时,宏观调控应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有为,但如果出现滑出区间的可能性,就要启动必要的政策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明年财政政策重心在优化支出结构。民生、结构调整和创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等领域都会成为调整完善支出结构的重点。同时,应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除了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还应更多为中小企业减负。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注重风险防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专家指出,目前货币池子的水已经够多了,再放松会加大通胀风险,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情况下也不能收紧,保持稳健将是明年货币政策最好的选择。

  “经济下行压力下,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是有必要的,有利于促进经济稳步回升。”宋立建议,明年应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改变中小企业获得信贷很难的现状。

  彭文生说,截至11月末,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14.2%,高于年初预定的13%增速目标,预计全年最终增速也将高于年初目标,这无疑增加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压力。近期市场利率上升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在收紧。

  “由于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防范金融风险压力加大,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存在趋紧压力。同时,潜在的通胀压力也会限制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彭文生说。

  寓改革于调控:短期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在强调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明年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这一富有新意的表述,表明未来短期宏观调控将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贾康说,宏观调控涉及机制建设,需要改革配套。

  宋立指出,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重在总量调控,主要是解决周期波动问题,我国宏观调控则与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交织在一起,要实现调结构,没有改革配套,宏观调控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要想有效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需要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配套。一方面根据调控需要推动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改革为宏观调控创造好的条件。”宋立说。(记者 韩洁、王培伟)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