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嫦娥玉兔驾临月宫 “每一步”都是新历史(图)

2013年12月15日 11:5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这是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拍摄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的画面。 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千百年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妇孺皆知;而今,嫦娥“三姑娘”真的驾到月宫,还带着一只能走会跑的“大兔子”。

  “每一步”都是“新历史”

  这些时间节点将永载中国探月史册。

  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西经19.5度、北纬44.1度的虹湾以东区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14日23时45分,地面科技人员对两器分离的实施条件,包括着陆点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太阳入射角度等,进行了最终检查确认。随后,向嫦娥三号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15日4时35分,月球车驶上月球,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接下来,月球车将在着陆器周围多个位置与着陆器互拍成像。

  “无论从探月工程角度,从中国航天整体发展来看,还是从世界深空探测角度看,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说。

  “着陆区首先通讯得好,第二阳光要好,第三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多,第四比较平坦,第五其他国家还没有去勘察过。”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说。虹湾区,是人类月球研究的空白。所以嫦娥三号在这里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

  成功发射、成功落月、两器分离,嫦娥与玉兔的月宫生活刚刚开始,新的挑战就在前方。

  可“漫游”,有“WIFI”,必须耐晒抗冻

  尽管远在数十万公里之外,地面仍牢牢掌握嫦娥玉兔的讯息,并对其进行“遥操作”。昆明、佳木斯、乌鲁木齐等地的5套大口径天线形成严密的网络,对嫦娥三号进行全方位精确测控。专家说,嫦娥玉兔拍摄的照片可以长途“漫游”到飞控中心。科技人员恢复出月表三维地形,为月球车规划月面探测的路线。

  除了“打长途”,科研人员还为它俩研发了UHF频段通信链路,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说:“通俗讲,两器之间有无线的链路,通过无线电进行数据传输。它是单向的,玉兔把数据传给嫦娥。”

  “UHF频段通信类似陆地上的‘WIFI’。”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党委书记李军说。西安分院此次承担了嫦娥三号着陆器测速测距敏感器、测控全向天线、数传传输子系统的研制,其中包括着陆器UHF接收机。

  “月球表面的大量月尘对信号传输会有干扰。UHF频段发射出的信号极强,能够穿透浮尘直达月面。UHF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并解调巡视器向着陆器发送的遥测数据及科学探测数据。它是我国第一台月面无线通信接收设备。”UHF接收机设计师李雄飞说。

  软着陆之后,嫦娥与玉兔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月球昼夜温差极大,低温可达零下180℃。一个月夜相当于地球上14天。如何保证不被冻坏?别担心,嫦娥玉兔会盖“被子”、生“炉子”、开“空调”。

  “被子”指多层隔热组件,外部寒冷时里面热量不能往外漏。“炉子”指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使用的同位素热源。“空调”指散热面设计。此外,科研人员为“玉兔”精心设计了作息表。该“起床”时,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自动唤醒投入工作。

  八大载荷 各显身手

  “为完成着陆区与巡视区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着陆区与巡视区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的综合就位分析和地月空间和月表环境探测与月基光学天文观测这三大项科学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共搭载8台科学载荷。”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嫦娥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告诉记者。

  嫦娥玉兔,各有“四宝”。嫦娥拥有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月基光学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玉兔怀揣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它们各自载有五星红旗,两器会进行互拍。希望能够把五星红旗的照片传回地面。

  嫦娥三号将创造人类月球探测史的几项“首次”,包括首次把“望远镜”架到月球上,观测恒星、星系和宇宙;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用雷达对月球进行两个深度上的精细探测。

  “月球环境高洁净、微重力、无污染、没有磁场和大气,适合开展物理和生命科学实验。”欧阳自远说。月球上太阳辐射每年可产生12亿千瓦的能量。它特有的矿藏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家期望这次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人类认识月球、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探月工程副总指挥、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说,已经组织100多名科学家成立了5个研究小组,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记者 余晓洁 李志晖)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