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计划转入三期 嫦娥五号2017年前发射
两器互拍的图像
昨天23时45分,中国“玉兔号”的“倩影”清晰地出现在中国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这是五星红旗首次在地外天体上留影。与这张照片相伴而至的是飞控大厅里响起的热烈掌声,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评价,目前嫦娥三号的表现非常完美。嫦娥四号将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而承担着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的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发射。
五星红旗由特殊材质制成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昨天进行了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成功传回五星红旗的图片,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任务整个过程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安全着陆、可靠分离、成功巡视”,表现非常完美。
月球车的精彩亮相离不开着陆器携带的地形地貌相机,在昨天23时40分之后开始的两器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则显得玲珑精致,车身上的五星红旗清晰完美,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航天专家称,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风,所以无法使用布质旗帜。科技人员在巡视器和探测器的一面,分别贴上了特殊材质制成的五星红旗标识,它能够耐受月球表面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
为了这短短几分钟的拍摄,月球车已进行了近20小时的努力,期间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据介绍,自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
今天玉兔进行首次“午休”
在未来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玉兔号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
月球的1个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14个白天温度可达110到130摄氏度,而到了长达两周的月夜期间,最低温度就降至零下120摄氏度,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天气对嫦娥三号形成巨大挑战,其所有工作任务都要在白天完成,进入夜晚后,着陆器和月球车将断电“休眠”,靠电池提供的热源取暖,同时各自收回一只太阳翼“翅膀”盖在身上,待白天来临后醒来继续工作,当月午温度过高时,月球车还会转入最小工作模式,进行“午休”。16日,嫦娥三号将首次月昼“午休”。
着陆器设计寿命1年,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
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采样返回
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曾用“观天、看地、测月”这六个字来概括嫦娥三号的科研任务。他表示,嫦娥三号在后续工作中,将分别利用着陆器和巡视器上携带的多种有效载荷,开展不同的空间实验。
着陆器和巡视器各携带四件“宝贝”,着陆器上有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极紫外相机和月基光学望远镜;巡视器则怀揣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着陆器在虹湾着陆点开展定点探测,它上面的地形地貌相机除对“玉兔号”进行静态拍照和动态摄影外,还承担着月表地形地貌光学图像的科学任务,月基天文望远镜则承担着“观天”的任务,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电离层和磁层的干扰,因此在月球上架设的这台望远镜将“看”得更远更清晰。“看地”任务由极紫外相机完成,它从月球上观测地球赤道附近等离子体层全貌,这将是人类首次在月面进行的一项科研活动。
“测月”任务则交由巡视器来完成,测月雷达可以测巡视路线上月壤厚度及其结构和地底下30米土壤层的结构和100米深的次表层结构,这个也是国外没有做过的。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嫦娥三号完成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任务后,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考虑对嫦娥四号进行适应性改造,对工程任务和科学目标进行优化,使它能够为嫦娥五号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探月工程三期的总任务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执行。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难度更大,突破的关键技术很多,如月面的起飞技术、月面的采样封装技术、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以及返回地球的高速再入返回技术,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目前执行这一任务的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将在国外建立深空站弥补跟踪盲区
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国际上有声音认为,中国搞探月工程是想称霸太空。吴志坚强调,探月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工程,嫦娥一号、二号所获得的科学探测数据是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的。在一期工程中我国与欧空局开展了测控方面的合作,并相互交换了智慧一号和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数据。在二期工程中与欧空局测控合作方面,这次欧空局提供了一个飞控中心、三座测控站来参与嫦娥三号的任务。在三期工程中国际合作会更加广泛。
另外,探月工程二期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佳木斯和喀什两个深空站,充分利用了我国国土的东西纵深,测控能力突破了700万公里。即使这样,对深空探测器的测控跟踪也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为弥补测控盲区,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实现未来深空探测的全天候测控跟踪势在必行。
嫦娥三号这样改变生活
作为我国动力、测控、能源、通讯等多领域高水平的代表,此次嫦娥三号探月应用的各种高精技术在民用上也大有用武之地。
吃
航天技术助产木糖醇
生产木糖醇的机械设备竟然和航天有着很大的关系。发射嫦娥三号火箭的每台主发动机上都有三千多道焊缝,要经历温差、震动、辐射的严苛考验,长期的工作使其生产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积累了大量的焊接工艺技术经验。生产木糖醇原料的大型反应器,不仅设计复杂,而且对焊接的要求极高。六院应用焊接的绝招绝技生产出大型结晶机、反应器,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生产出木糖醇、山梨醇等。
住
航天泵帮灭高楼大火
摩天大楼的防火安全一直以来是个难题,以往的消防泵由于受功率的影响,消防水最高只能打到100至130米。六院将航天涡轮泵技术应用在消防泵上,让消防车的喷水高度倍增,可打到300至400米的高度。
行
航天人让汽车更安全
液力变矩器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科研人员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多元技术、高温钎焊技术等研制出钣金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具有体积轻便、全焊接结构无漏油、性能稳定、精度高、容易保证动平衡等特点,应用在商务车、私家车等轿车上,人们驾驶汽车更加安全、舒适。
环境
“嫦娥”技术帮忙治霾
火箭燃烧技术转化而来的焚烧处理技术在治理大气污染源方面大有用途,他们研制的燃烧炉是处理酸性气和烟气的关键设备,有效地控制了硫黄、硝等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研制出的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让粉煤灰不但不再成为污染土壤和大气的元素,而且变为氧化铝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医疗
长期卧床病人的福音
据统计,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航天员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技术成果,已部分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治疗。(记者 蔡文清 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