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身浩气天地存——记张存浩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4年01月10日 1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一身浩气天地存——记张存浩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图为张存浩资料照片。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一身浩气天地存——记张存浩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新社记者 张素

  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笑得像个孩子。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他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张存浩院士有中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称,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成果,业界认为他得到最高奖实至名归。

  “这个荣誉和项目都属于我们的集体,我不觉得特别兴奋”,他说,觉得还有大量事要做,要与大伙一起做好这些事。

  张存浩院士的笑容,源于听到至亲、挚友、同事、学生对他的评价。采访当日,有人说他是“张着急”,有人说想到他就想到幸福。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他穿着笔挺的黑色呢子大衣,安详地坐在那里微笑倾听。这场景,与他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旧照隐隐重合。

  回想1950年,因在异乡感受到紧张的中美关系,风华正茂的张存浩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毅然回国实现报国梦,就此落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

  张存浩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解决中国石油资源匮乏和朝鲜战争对燃料供给的双重压力。他不负所期,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老张又叫‘张着急’,因为他总是急国家之所急,敢于完成国家急需的任务”,大连化物所研究员何国钟院士说,他与张存浩院士共事58年,亲历对方为迎合国家所需而多次“改行”。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骤变迫使中国急需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技术,张存浩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和燃速理论研究,“我们几乎是从头做起”。70年代开始,他又转入化学激光的基础和应用,“这是全新的前沿高技术,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

  迄今为止,张存浩院士曾在国际上首创放电引发脉冲氧碘激光器,曾研制出中国首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他在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亦不乏建树,例如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混合电子态的分子碰撞传能过程中的量子干涉效应。

  据统计,他已4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曾获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何国钟认为统计有偏差,因为“老张从来都把名字挂在最后,把荣誉让给别人”。

  面对盛赞,张存浩院士轻轻叹气,“我只是在专业基础相近的领域有一定限度的洞见,我愿意在这些范围内做深一点的思考”。他还强调自己并非常胜将军,“最好的方法是让不同学科的人在一起讨论,通过无私地付出,形成统一的学术见解”。

  其实,除了科研工作,张存浩院士为人津津乐道的还在于他“急人才之所急”。他从1986年起开始“科研管理一肩挑”,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主持启动了中国首个人才项目“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资金”,于1994年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该基金在20年间资助了逾3000名青年科学家,其中近两百位已当选为两院院士。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副局长郑永和回忆,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张主任做秘书,“张主任具备非常广阔的视野和高尚的品格,特别重视人才,他曾说‘人才方面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

  他对老主任的管理能力更是赞不绝口,“张主任在任期间,基金经费翻了近6倍,而由他主持设立的基金委监督委员会运行15年以来,让基金申请的投诉率减少了60%”。

  “我也是请教了一些老科学家,又借鉴美国基金资助的好的做法,综合了一下”,张存浩院士连忙说。问他培养人才的心得,他说,“我没有高招,只是觉得应当尽最大可能为所有愿意学习的人创造条件”。

  曾受到过张存浩院士指导的石文波博士直言受益,“谈到张老师,我就想到幸福二字”。他透露,曾因摸不着试验门路而失去信心,蒙老师点拨跨入门槛,“我的每篇英文文章都有张老师亲自反复修改,甚至细化到英文单词表达”。

  “父亲说‘外语不用就没了’,所以总是下班后读英文文献”,张存浩院士的儿子张融笑着说起记忆中的“叽里呱啦”。或许受此影响,他也曾在美国读书、工作,并最终延续父亲的老路,目前在国内从事新能源方面的工作。

  张融说,父亲对他的影响还包括古典音乐欣赏,“他有非常深刻的见地,我们会在乐队、指挥、作品方面进行交流,我们还经常一起唱,他大概会唱上千首歌曲”。听到此,张存浩院士会心一笑。

  采访当日,已陪伴张存浩院士59年的夫人迟云霞一直坐在他的身旁,记者们鼓动她说几句。迟奶奶毫不迟疑,大声说“张先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不但是我的丈夫,也是我的导师。我们做夫妻没有吵过架,我们家庭是幸福和完美的家庭”。

  张存浩院士闻言,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记者们追问他想对妻子说些什么,他笑看妻子,一字一句:“我对你无比地感谢,没有你的支持,我今天万万做不到这一点”。

  话音未落,全场掌声轰动,两位耄耋老人凝视彼此,同时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