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喘息服务”已在试点 但暂不会在全市推广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若干年后,自己会怎样老去?是否老有所依?当病痛找上了自己,子女又不在身边,我该何处安度自己的晚年?
其实,在这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都看到了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杭州政府应该做好迎接“白发浪潮”的姿态——
比如人大代表杨小珍就建议,建立社会组织,支持养老业的稳步发展。另外,还应在全市职业高中开设护理专业,解决服务人员短缺的“短板”。
而侨联的联合提案里,则提到了一个挺新鲜的名词:杭州的养老应该促进“喘息服务”,建立一支当前能救急的养老服务队伍。
何为“喘息”,能否实现,杭州的养老举措又有了哪些对策?咱们细细来看。
喘息服务就像养老救火队
让子女歇口气
侨联委员唐世明是这份提案的主笔,他告诉记者一个现实情况:根据目前形势发展,到2020年,一对年轻夫妻要养一个小孩,上面要养彼此的父母4个人……如果这些养老服务都要落在这对年轻的夫妻身上,那压力是巨大的。
根据现状,杭州未来主要是构建9064养老模式,即在老年人口中,以社区为依托、社会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占90%,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占6%,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的占4%。
在他看来,谁来服务这些90%的居家老人是很关键的问题。“都落实给子女,完全不现实。但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政府养老也确实存在困难,那么能不能参考国外,建立一支‘喘息服务’?”
唐世明介绍,“喘息服务”在欧美国家都已经非常普遍和常态化。简单来说,就是给照料老人的子女或者他人一个喘息的机会,类似于由政府或者民间机构牵头,成立一支队伍,分散到各个社区,经过一定的培训,承担起临时照顾老人的服务。
这支队伍就像消防队员,哪里有火,他就去哪里救急。对喘息服务的队员来说,工作只是临时性,兼职性,回报像是目前“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这个喘息服务还可以是政府向养老机构购买的服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喘息服务队伍,轮流照顾居家老人,让子女有一个喘息机会,大家共同承担起养老问题,这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捷径。”唐世明说。
杭州已有试点
暂不考虑推广
说到喘息服务,西湖区有发言权。
早在2011年,区民政局已开始试行“喘息服务”——
当时古荡街道就试行了居家养老的“喘息服务”。“每年有60余户的需求,不过设置的门槛较高,要求是经济困难的重度失能老人,家庭照护人员照护1年以上的,可以申请5天-30天之间的喘息服务。”西湖区养老指导中心主任张坚介绍,当时试点的目的,就是通过大约一天8小时的照顾,来解放家属。
那么试行结果如何?“因为目前需求并不大,所以政府还能买单,我们区每年200万元的预算投入在喘息服务上。”
但是就全市而言,这种服务暂时不会推广。
原因很简单,出在需求上。
杭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喆说,放在全市看,其实需求并不多,因为患慢性病以及失能老人,很多都选择住院长期治疗,而另一部分在家中调养的,也大多是几个子女轮流或请上保姆。“完全没人照顾的,其实很少很少。”
不过,张喆也提到虽然暂时不会推广喘息服务,但类似的延伸服务已有计划——
比如养老机构会适当增加一种短期的“寄养”功能,“如果居家养老的老人有需要,可以在机构中享受一定的服务。如果子女出差一段时间,老人可以寄养在社会福利中心或者街道的敬老院里。”
完善15分钟步行圈
每年新改扩建150家照料中心
从数据上看(见图),杭州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杭州民政部门,已开始着手在养老蓝图上布局:
首先,杭州将全面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是完善居家养老15分钟步行圈,2014年起,主城区每年新改扩建15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到2015年,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
另外,要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人数,2014年主城区政府购买服务人数达老年人口比例的5.5%,2015年达6%。
另外,在机构与居家之间建立养老服务补助的转换通道,改革养老机构补贴办法等举措也将陆续出台。
至于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也可能得到缓解——2014年杭州将新增养老服务床位6000张,2015年至少再添5000张。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底前,杭州将实现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张以上。(本报记者 陈锴凯 杨茜 本报通讯员 俞洁玉/文 梁津铭/制图)
专题:聚焦2014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