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终将形成“命运共同体”
中新社福州2月24日电 题:“一带一路”终将形成“命运共同体”
中新社记者 张建忠
“‘新世纪丝绸之路’关系亚非、亚欧,甚至辐射到太平洋沿岸的部分国家,最终要形成的就是跟周边国家和区域形成利益共同体,或者叫命运共同体。”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如是表示。
驼铃声声,孤烟袅袅;海船起锚,波光粼粼。古代陆上与海上的两条丝绸之路,在今天衍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倡议。在中国新闻社23日于泉州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上,“丝路经济”联成“命运共同体”引发热议。
裘援平在会间指出,“一带一路”光靠中国是打造不出来的,而是需要周边国家共同的参与,这种参与可以给所有参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好处。
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沿路,一条向海,从西汉王朝到明朝郑和下西洋2000多年来,不但开启了中国与海外的商贸合作,更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张伟在发言时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往也在不断增多,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方贸易额只有4.6亿美元,而2012年这个数字已达到460亿美元,增长了近100倍。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联结国家马来西亚,近年马中贸易也不断提升。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翁忠义表示,马中关系近年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就是贸易建设,不仅可以利用马中关系的市场资源优势,而且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创造就业机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就此介绍说,自那以后,从中央到中西部和沿海各省份都在进行战略谋划和具体设计。东盟国家、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等中国的邻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他们希望能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相衔接,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蕴涵的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不能单纯地看成是海上丝绸之路,应该看成是和平友谊的丝绸之路,可以看成是中国当代绿色经济、海洋经济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谈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时表示,把它看作是一个各国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也透露,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很多国家领导人表示很重要,很有建设性,切合时代潮流和各方需求。这不仅将惠及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刘劲松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首先是因为丝绸之路是一个美好的倡议和话题,各国都有强烈的共鸣。关于丝绸之路很多美好的故事,共性有一点,就是坚持和平、平等、开放、包容。
刘劲松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平发展,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当下,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丝绸之路沿线有31亿人口,如果将亚欧大陆也算在内,GDP占了全世界60%以上,陆地面积占40%,贸易额占了46%,这是谁也不能忽视的大市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看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机制。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机制启动两年多;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已经有四个年头,发展趋势非常好,在抵抗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国际社会对于丝绸之路的复兴有高度的共识,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复兴丝绸之路的共识赋予了新的活力,而实现这一构想的出路在于创造一个共赢局面。”曲星说。
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互利互赢的合作潜力巨大。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相通,血脉相亲,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而且,“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分析指,沿着陆路与海上的两条丝绸之路,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愿望将沿线国家和地区再次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创造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给地区经济注入更大的活力,利益和福祉将进一步放大。(完)
专题: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